【獨家專訪】謝清海籲金融改革打破地產商壟斷「小傢伙要力抗巨人」

【獨家專訪】謝清海籲金融改革
打破地產商壟斷「小傢伙要力抗巨人」

回歸22年,香港近月迎來一浪接一浪的大型示威遊行,社會撕裂嚴重。政治與經濟環環相扣,外商撤資、企業延遲來港上市等情況陸續出現,本港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面對此情此景,20歲隻身來港做記者,其後轉戰投資界並有「股壇金手指」之稱的惠理集團(806)聯席主席兼聯席首席投資總監謝清海,特意接受本報訪問,分析香港可以如何走下去。
記者:李芷珊

謝清海表示,推行金融改革已刻不容緩,現行業龍頭大多由本地超級富豪、內地公司稱霸,中小企往往被擠壓下去,打破壟斷、尤其地產商龍頭地位是關鍵所在。

對於社會出現多次遊行,謝清海認為根本原因跟市民日積月累的挫折感有關,而今次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則是觸發社會動盪的導火線。

他指出,香港一直採取「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經濟政策,奉行自由競爭、政府不干預、公平參與的模式,在這個資本主義之下,令到一部份的人在很短時間富起來。時移勢易,如今香港的經濟發展已去到一個較平穩狀態,以「為增長而追求增長」的舊有思想繼續走下去,問題就逐漸浮現。

貧富懸殊嚴重 弱肉強食

「香港的貧富懸殊是全世界最嚴重」,他指,龐大的財團壟斷經濟發展,上流社會的財富不斷累積,相反,普通市民的生活未見改善,加上他們還要面對各樣的不如意,如長期擠擁的環境、環境惡化,一直削減的歸屬感。在這個弱肉強食的體制之下,他們沒有「籌碼」參與這場遊戲,更遑論成功。

從商超過26年,對於現時香港的營商環境,謝清海形容為「在一個發展速度已不足以容納所有人的經濟體系裏,『小傢伙』要力抗『巨人』。」刻下的香港,行業龍頭大多由本地超級富豪、內地公司或外國公司稱霸,中小企往往被擠壓下去,瑟縮一角。這局面除了讓被壓下去的人「感到被遺棄及無望」,同時打擊創業者的創新、熱忱等,「這不是資本主義應該做的事情。」

倡放棄不干預 重新洗牌

昨日「7.1」大遊行,不少市民高呼特首下台。惟他認為,如今的情況,即使林鄭月娥辭職亦無補於事,社會動盪依舊存在。

他指,自1997年回歸以來,香港出現過4名特首,每一位都太過着眼於當前的問題,加上任期太短,難以有效做到長遠工作去解決問題。

對於日漸緊張的警民關係,他就指香港沒有軍隊,若警察士氣受到打擊,維護法治的工作亦可能受影響,「在最糟情況,政府會尋求內地解放軍協助,但這有很大風險,除了損害投資者信心,還會破壞「一國兩制」的政治基石,」故他認為出動解放軍的機會很微。

他表示,香港應當醒覺起來,摒棄固有資本主義,以更公平、包容和及可持續的形式,去支持商業及自由市場的發展。他指,政府其中一樣要做的,就是放棄不干預政策,「(政府)要保障市民接受訓練、就業、創業機會」。

另外,打破地產商壟斷亦是關鍵改革。他指,無論在1997年前或後,大部份生意均直接或間接與房地產發展有關,「有好多資金是跟發展商綁住」,令市場傾斜,「這遊戲規則一定要重新洗牌,要有不同形式及容納更多人去參與」。

謝清海指出,社會推行改革的成本可能好貴,亦難免要與來自商界的一股力量對抗,但香港有足夠的金融資源去支持,「好在我們有『豬仔錢罌』,用來處理緊急情況。」

他指,據彭博數據顯示,香港金管局持有的美國國債屬全球十大之一,而且管理歷代人流傳下來的龐大儲備,「這些錢屬於香港人,應該用於去處理今日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