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6月份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維持在49.4,遜市場預期,並連續兩個月低於盛衰分界線,疲弱數據反映中國上半年經濟復蘇進一步放緩。新出口定單分類指數繼續下降,則凸顯美國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後帶來的壓力。
非製造業PMI降至54.2
麥格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Larry Hu表示,中國經濟放緩,僅部份原因與貿易戰相關,全球經濟放緩和國內動力不足更重要。在中國政府推出更積極的政策措施之前,中國經濟不會觸底回升。
包括服務業和建築業在內的非製造業PMI由5月份的54.3降至54.2,反映有關行業穩步擴張。但就業市場的惡化更令人擔憂。製造業PMI的從業人員分類指數進一步下跌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非製造業PMI的從業人員分類指數則下跌至2016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
經濟放緩除了衝擊小型工廠,大型企業亦難逃一劫。中國製造業大型企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是三年多以來首次跌至收縮區。彭博收集的早期指標同樣顯示,6月份出現經濟惡化、商業信心不佳、貿易疲軟等情況。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第二季度將是今年中國經濟的最低點。若中美能夠達成協議,政策方面不會再那麼具有扶持性;若沒有達成協議,中國將採取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