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勞斯基(Adrian Wojnarowski、左)可以說是這幾年NBA球壇與球迷間無人不識的名字,他在網路上被人簡稱「Woj」,更有一票人尊稱他「Woj大神」,這位球壇記者以消息靈通見稱,尤其球隊的交易操作、球星轉隊去留和選秀意向等,經常能夠在公佈前預先「爆料」,而且事後往往證明甚準,因此聲名大噪,前年更跳槽到了ESPN,名利雙收。
Woj正好是受益於社交網路的興盛,現今社交網媒生態極講求快速和即時性,他的「爆料預告」也就特別有價值,現在不少球迷讀者都喜歡狂追這類消息,只要比人快一步收到球壇內幕並分享出去,就有種無形的成就感。據說有些Woj的徒弟和模仿者都自立門戶,「爆料」蔚成風氣,甚至好像變成了一種產業。
不過「爆料」的另一面就是「捕風捉影」。當今網媒風氣是消息越震撼越好,真假其次,於是猜測也成了流行的「造新聞」方式。有時是球星受訪裏斷章取義的一句,有時是一個球場上的表情或小動作,甚至在ig或twitter上like過誰的帖,都會被「神探」抓住無限延伸想象,再得出想要的結論,誰對球隊不滿,誰想跟誰約定做隊友,簡直像讀心術一樣。有時也難怪當紅球星不太願意出席記者會,因為往往「講乜都死」,隨便一句話都會被任意放大詮釋。不單媒體如此,一些球迷也對這種「神探」工作興趣濃厚,彷彿有這樣的「觸覺」才算是深度球迷。
其實想深一層,這類「爆料」報道有多少價值?交易轉隊選秀等等事情,要發生的始終會發生,比別人早幾天或者幾小時知道,我不認為值得花耗這麼多的資源和精力,球壇不是股市,球迷預早得到消息又不會發達。陣容變動之後球隊的實力轉變,或者球星化學作用等等,這類深入的分析觀察,其實才是真正有價值的籃球報道吧?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