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籲勿互傳消息「放負」

專家籲勿互傳消息「放負」

【本報訊】接連有年輕人留下反送中字句後尋死,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對事件感到難過,指近日連串社會事件產生模仿效應,任何人容易被影響或引導,激發有潛在情緒病及抑鬱症狀人士產生自殘傾向,例如患者閱讀有關報道後,會將死者視為與自己有相同個人背景及想法,容易變成認同對方行為,從而產生偏激想法,有意圖作出自毀行為。

葉續指,若發現身邊人在網上留下對現世感到無力的字句,又或交代身後事,要先聽取對方傾訴,如果未能解決其心結,便要尋求專業心理輔導,切勿置之不理。她呼籲無論政治立場如何,亦應以積極及正面方法反映意見及訴求,勿輕言求死。

不應歸咎單一事件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反送中訴求與墮樓事件緊扣一起,變相將自殺冠上一個更加高尚的理由,目前巿民需要「停一停、諗一諗」,好好思考究竟一個人為何要尋死,其實輕生有好多原因,不會是因單一事件感到絕望,或者事主事前已面對很多生活難題,故此有很多可能性,千萬不要太快下定論,巿民亦應避免在網上或WhatsApp群組互傳有關消息,避免強化社會負面情緒,釀成更多悲劇。
■記者莫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