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任內樓價飆17%專家:房策冇得救

林鄭任內樓價飆17%
專家:房策冇得救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兩年,私樓樓價一度衝上歷史高峯,樓價累升17%。儘管林鄭聲稱正視市民上樓難,現實卻是市民勒緊褲頭仍是無殼蝸牛,居屋繼續爭崩頭,私營地皮比例減少撐住樓價。業界批評林鄭房策未能緩和高漲的置業情緒,在房策成績上交白卷,處理房屋問題形同將膠布貼在流血不止的傷口上。

按差估署資料,林鄭2017年7月上任之時,樓價指數達當時高位337.5點;至上月指數更上一層樓,上升至新歷史高位396.8點。

如果跟前任特首比較,樓市大好友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說:「佢有好大勇氣做大project,例如明日大嶼,但佢忽略咗短線供應,前任特首會見縫插針(起樓),林鄭好明顯唔buy,但政策上長短供應都應該有,如果冇短線一齊醫,長線都冇實在嘅感覺,係好冒險,所以𠵱家長不成、短不就。」

對於林鄭未來如何於房策上救亡,汪認為「林鄭nothing to lose」,「我做咗十幾年房屋政策建議,我知道冇得救,因為救到嘅嘢個政府唔肯做,所以我知樓價升……佢應該用另一個方法去問持份者,唔好問佢制唔制,因為好大機會話唔制。應該問吓佢哋乜嘢得,高球場要一半咪一半囉、或者發展郊野公園嘅1%,已經畀好多10萬人住到,𠵱家應該睇有乜可以做,而唔好諗乜唔做得」。

林鄭月娥去年推出「娥六招」,惟無助紓解當前市民置業需求。

「娥六招」無助短期供應

土地供應上,去年「娥六招」將公營對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改為七三比,汪認為此舉出發點好,「『七』對於公營房屋係好消息,但係冇供應配合嘅情況下,『三』對於私人市場上,係向發展商派定心丸,睇好未來樓市走勢,所以我認為佢係宣佈得早咗,後續力上可以話係交白卷,因為即使公營房屋變七成,但係冇地的話,公營房屋供應都係唔夠」。

一手樓銷售方面,「娥六招」中提出空置稅及首批須賣總數兩成單位,近期亦限制新盤招標手法。汪認為政策推出後,發展商與政府有互動,做法相當正確,甚至對於招標的關注,但他認為「遲咗啲」、「做得唔夠貼」,「買樓係眾目睽睽下好多市民參與嘅嘢,任何銷售方式、不論新舊,如果因為技巧令市民睇唔晒成個藍圖,其實已經違反咗一手銷售條例」。汪說:「政府應該鼓勵業主一換一,將細單位放出嚟,幫助更多小市民上車,當細單位供應多咗,個價自然會微調或者受到抑壓。」

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冼日明認為,空置稅只會令發展商減慢推盤步伐。往後發展商應會調整建築期而非加快推新盤,因他們知道市場消化能力有限,不希望避過空置稅而令成交價下跌;即使預售樓花方案要求推盤量不少於兩成,變相鼓勵現時發展商普遍以招標方式賣盤。
■記者陳寶恩、宋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