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個月極速建全球最大客運樓京新機場竣工 9月營運

40個月極速建全球最大客運樓
京新機場竣工 9月營運

建造逾四年、號稱「全球最大」單體機場客運大樓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主要工程昨如期竣工驗收。客運大樓由開工至建成僅40個月,可說是神速完成,預計9月30日營運,有望成慶祝中共建政70周年「大禮」。新機場長遠目標是每年客運量達1億人次,加上現有的首都國際機場,北京未來將成世界最繁忙城市機場系統之一。

耗資800多億人民幣(約900億港元)興建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位於北京大興區與河北廊坊市廣陽區間,是北京第二座國際機場,於2016年3月動工。央視報道,機場主體、航空公司基地、空管航油等各項措施,以至高速公路、高鐵、城鐵等交通配套已如期完工。機場正籌備營運,本月中完成設施系統調整及測試後,南方航空、東方航空等航空公司將進駐新機場,預計今年9月底啟用。

工人清潔離境大堂。

大興國際機場5月完成驗證試飛任務。

《紐時》指靠基建解決經濟問題

近年各國機場數量激增,面積越來越大,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佔地150平方公里,但新機場客運大樓建築面積足足有140萬平方米,相當首都國際機場1號、2號、3號航站樓的總和,是全球最大的客運大樓,工期只有40個月。內地媒體曾報道,「若在國外,這等規模的航站樓往往要花上10年才可建成」,寓意工程建設神速,堪稱世界之最。

大興機場客運大樓前期趕工時,8,000多名工人在前後10個月,綁紮了21萬噸鋼筋,澆灌近100萬立方米混凝土。負責機場項目生產的副經理熊計富曾稱,工人們每月澆灌的混凝土,能建造出25棟18層高大樓,10個月綁紮的鋼筋,差不多可建造兩艘遼寧號航空母艦。《紐約時報》刊文指,該機場的建設反映中國經濟快速變化中不太光鮮的一面:依賴大型基礎設施的重拳,作為解決深層次政治和經濟問題的藥膏。

大興機場距北京市中心46公里,比首都機場遠,但當局規劃的高鐵、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等多項交通配套,令旅客一小時內可從市中心達新機場。大興機場將設六條跑道,預計到2025年機場每年客運量達7,200萬人次,長遠目標是1億人次。連同首都國際機場每年9,600萬旅客吞吐量,將讓北京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機場系統之一。大興機場落成後,位於北京市中心區、有近百年歷史的南苑機場將在年內關閉。

大興國際機場由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哈迪德已於2016年去世),俯視如同一個巨大的六角海星;其魔幻般造型,被英國《衛報》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蹟」。
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