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老去的江湖

【飲食男女】老去的江湖

站在佐敦吳松街的中央,喧鬧聲湧入耳窩,舉目一望,此處車水馬龍不絕之餘,路上更不少途人佇足。

每四五步就見一個紋身壯臂的大漢,叼着香煙到處察看;每三四步迎來一位性感的紅妝女郎,魅惑着雄心;每兩三步又遇衣衫樸實的小販,有節奏地高聲叫賣;每一兩步都與坐在大牌檔枱凳上的食客擦肩而過,亂七八糟的髒話穿耳而入。

龍蛇混雜,大概就是這個模樣吧。紛紛擾擾,都被上方密密麻麻的招牌給掩蓋住。倏地,「砵」的一聲長嘯,車子把人喝醒,四周的景物頓然不同。

街道變得寬敞,也許是人流減少的關係,魁梧大漢換了一身恤衫領帶,招呼着到麻將館打麻將的客人;女郎濃妝依舊,卻收起風騷,內斂地站在大廈門口;小販早已不復見,大牌檔也換成了餐廳,再沒有室外的客座。

眼前是一片和諧無間的風景,空氣中的煙草味揮發七八,如果吳松街代表江湖大哥,那麼,他早已金盆洗手。

豉椒炒蜆調味要小心,因為蜆肉本身帶鹹。

椒鹽瀨尿蝦要先炸蝦,油夠滾蝦肉才爽口。

那年

也不知道這是否一件美事,反正時光荏苒,這是誰也阻止不了的事情。仰頭一瞥,招牌早已變得疏落,映入眼簾的,只有上方的幾個大字——「聯發海鮮菜館」。想當年,這是一家只有半個鋪位空間的大牌檔,如今已經掛上了淡黃色金字的醒目招牌,雖然俗氣,但誰不媚俗?鐵閘忽而往上拉起,從半開的銀閘間竊看,店裏的裝潢倒也帶點老氣,黃色的燈光照亮整個店面,白色的圓桌也顯得泛黃,卻反而覺得親切。牆身貼滿了手寫墨字的橙紅色紙作餐牌,又有不同菜式的照片作招徠,談不上半點雅致,卻又樸實和藹。小店實為兩個鋪位合併,左邊為大門口及收銀處,座位不算多;右邊則放置了多張桌子,後方有一個小廚房。察看之時,一名灰黑短髮,架着眼鏡,身形略胖的男人從廚房步出,手執抹布準備清潔枱凳。他正是小店的事頭,人稱淦哥。「通常入到鋪頭,見到邊個最多嘢做邊個就係老細㗎啦,打雜咁㗎!」甫見面,他不忘調侃。事實上,他年輕時已經開始做雜工,早已習慣成自然,他邊收拾餐桌,邊把小店的歷史娓娓道來。

這家菜館創辦了三十八年之久,其實是淦哥的父親開辦。那年代經濟不算景氣,很多年輕小夥子都選擇不讀書,外出打工賺錢。早於小店開設前,淦哥已經做了廚房多年,反倒是其父親做三行出身,沒有做飲食業的經驗,決定做食肆,是為兒子着想。當時淦哥結婚不久,打工又儲不到多少錢,父親見狀,就想到了開一個大牌檔,讓兒子來打理。他憶起父親,不禁嘆口氣:「我哋感情唔錯㗎,有乜事都會一齊討論,佢見我成咗家,等我有個寄託唔使周圍走。」他算是生性,沒有恃着自己是太子爺就甚麼都不幹,反而十分勤奮,覺得年輕時做甚麼都無所謂,廚房、樓面、埋數全都一腳踢,做甚麼都不言累。眼看着淦哥眸中的衝勁,卻難掩眼角的皺紋。

雜菌牛柳粒為配合年輕人口味而推出。

每天供應的魚類都不一樣,要看當日來貨決定。

淦哥被蟹箝夾傷多次,早已習慣。

那味

粗糙指頭揉了揉眼睛,瞥見時鐘,已經將近五時。一名鬈髮及肩的女人徐徐步進店內,敏捷地鑽入了收銀處打點。她是事頭婆,淦哥的太太,人稱玲姐。三十八年來,他們夫妻二人都有着一樣的作息,男人每日午後三點半左右先回到小店做開檔準備;女人則打理好家中事務,晚一步來到店內點數。時針踏正五時,一輛大貨車於店外停泊,淦哥一個勁兒步出店外,二話不說就跳上大貨車,逐一檢視來貨。
海鮮是小店的主打,每日由流浮山新鮮運來,數十年不變,故他對此特別緊張。他先檢查貝殼類,有大蜆、花蛤、帶子等,只要沒有破殼等明顯傷痕,而且帶有呼吸痕迹就算合格;接下來是蝦,有虎蝦、海蝦、瀨尿蝦等等,他說蝦不一定愈大隻愈好吃,海蝦比養蝦鮮味得多,有時候小小的海蝦比大蝦更美味,蝦隻生蹦活跳代表新鮮,但如果甫換缸就跳得十分激烈,代表其適應能力差,不耐養;揀蟹沒有特別技巧,主要分為肉蟹及膏蟹,要看季節及生猛程度;魚則選擇海魚,有星斑、泥鯭、黃腳鱲等,不同魚適合不同人的口味,喜歡肉嫩的吃海斑;喜歡鮮味的吃黃腳鱲。挑魚一樣是看其是否生猛,魚眼是否有神。接着要飼養牠們,誰也不知道當日生意如何,是否多人吃海鮮,故此要養活海鮮,否則海鮮隔天死掉了,就沒法再賣:「其實好難講,有時兩三個鐘之後死晒都試過,盡養啦。」他一邊把海鮮分類放進魚缸,一邊解釋落缸後要開始留意海鮮的狀態,魚缸要定期換水及清洗,又要定期檢查水質有沒有問題,發現魚兒不耐養就要趕緊換水,這就要講經驗。

瀨尿蝦又大隻,又生猛。

淦哥幾乎跑過每一個崗位幫忙,難怪自嘲雜工。

薑葱炒蟹是小店招牌菜。

換水期間已經有客人到來。處理好手頭上的事情後,他就開始招呼客人,為客人介紹是日新鮮之選。把單子送到廚房,見廚子還在用晚膳,於是就親自落手處理海鮮。先是把蟹洗乾淨再斬開,肉蟹用薑葱炒,煮蟹沒有甚麼秘訣,只是材料一定要新鮮。先將蟹走油,即落鑊炸香,薑拍扁葱切好後落鑊炒香,要煮得剛好熟,不然口感會粗糙。接着刮走魚鱗及內臟,鋪上薑葱清蒸。蒸魚最重要爐火夠猛,時間要剛剛好,他指香港人喜歡帶點黐骨,故不能蒸太久。客人點了虎蝦,虎蝦雖然肉厚,但不夠鮮味,故此加入鹹蛋黃、牛油炒至均勻成金沙蝦就好。然後到椒鹽瀨尿蝦,生蝦落鑊炸熟,油要夠熱,不然蝦肉會又腍又霉,先把蒜頭辣椒爆香,再加入炸好的瀨尿蝦炒勻。蜆要先浸鹽水吐沙,再汆水:「蜆如果直接落鑊炒,啲沙就會吐晒落成碟菜度,你畀佢汆水吐晒出嚟先。」豉椒炒蜆惹味,豆豉蒜頭爆香再炒,鹹度控制最重要。

海鮮現時價格騰飛得誇張,不少客人都捨不得點海鮮。淦哥不禁想當年:「八十年代真係無憂,好旺㗎!嗰陣時大多數客人都係水上人,個個都鍾意食海鮮。而家就多數係家庭客同後生客,競爭大好多啦。」畢竟年輕人吃得比較多元化,跟舊時的單一化不同,小店的菜式算是舊式傳統菜較多,故此他們要重新思考如何經營下去。於是,便有了新菜式,例如一道黑椒豬手,豬手用滷水煲至入味,用鐵板上,送到客人跟前,再淋上黑椒汁,香氣四溢;還有燒汁雜菌牛柳粒,牛柳切粒走油,加入燒汁雜菌炒勻。玲姐於一枱年輕客人面前放下小菜,又道:「呢啲餸菜配合啲年輕人口味,唔係好難喺呢個行頭立足。」

玲姐與熟客感情相當好,不時聊天。

小店曾經裝修過,比以前光鮮了。

那誰

淦哥是主力,玲姐是副手,二人相輔相成。她於店內主要管理人事、賬目事宜,又會於櫃面收錢。幸好有太太幫忙,淦哥才沒那麼辛苦,可以專心一點跟進小店的大大小小問題。他帶點尷尬道:「咁我當然感謝佢啦,冇佢冇我。」兩公婆朝夕相對,一定有吵鬧的時候,時常因為工作上觀點不同而吵上幾句,但大家將就一下就好,玲姐聽後笑語:「都冇話邊個惡啲嘅,不過都係佢忍讓我多啲囉,呢啲咪情趣囉,你話一齊做好唔好呢?起碼幫到佢手之餘,每日見到大家又冇咁多複雜問題囉。」

淦哥會為每一枱客人介紹海鮮。

聯發海鮮菜館
地址:佐敦吳松街76-78號
電話:2771 3435
營業時間:4:30pm-3am

玲姐說話時有點霸氣,活像一個大家姐。也對,畢竟在這個老江湖打滾多年。她用刀光劍影形容那個年代,店外經常有大群人在廝殺,曾經試過外面有人打架衝了進店內,渾身是血,她笑言:「初初會驚㗎,但諗住要幫佢手,辛苦都無所謂,就乜都唔驚啦。」現時到處都有閉路電視,人也變得規矩多了。那些腥風血雨她記得不算清楚,反倒是記得小店累積了很多好客人。小店大多是熟客,有些拍拖時開始光顧,現在孫子拍拖都繼續來光顧,她又謂:「有啲我睇住佢大肚結婚,佢就睇住我大肚生仔。」三十多年的熟客,感情豈會淺。

當然,有付出就有收穫,有得,也必有失。對他們而言,最大的缺失就是親子關係。當年為了生計,夫妻二人埋頭苦幹,子女全權交給婆婆照顧,導致關係疏離,淦哥欷歔表示:「我哋屋企冇母親節、父親節,得婆婆節,都冇計㗎,咁係你做得唔啱在先。」幸而,如今子女長大了,懂事了,也就開始明白父母,關係好轉了一點。對他們而言,工作就是為了養活兒女,現在孩子都出身了,也沒甚麼壓力,他們年紀也大了,每日做足十二小時,十分辛苦,雙腳站得多導致勞損,二人異口同聲指,多做幾年就會退下來,他道:「以前未去過啲地方,就計劃去行吓啦,都辛苦咗大半世。」

也對,江湖大哥也都不敵歲月,何況凡人。風光只一時,匆匆又一生,還幸抱一人。●

撰文: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