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美貿易戰由去年3月開打至今,陸續有於內地設廠的公司將生產線撤出內地,但搬廠說易行難。羅兵咸永道中國稅務及商務諮詢部合夥人王舜宜接受專訪時表示,廠家需考慮關閉內地廠房的成本。「如果解僱員工,需支付經濟補償金,基本上你做滿一年就要賠一個月嘅工資;個廠點樣dispose(處置)都係問題,或者有塊地嘅話,都要諗點處置,需要時間」。
遷東南亞易水土不服
葉氏化工(408)雖然不是因貿易戰才搬廠,但管理層今年4月與傳媒會面時曾分享指由於廠房搬遷和業務整合,需依足內地勞工法例裁員,員工補償費金額約3,000萬至4,000萬元。
搬廠亦要考慮勞工成本及效率問題。王舜宜說:「去邊度設廠好啲呢?可能你要佢做一啲固定簡單嘅工序,去孟加拉、柬埔寨係適合;但如果你要做複雜嘢,例如有啲客做電子嘢,佢哋覺得越南啲人熟練聰明啲,因為已訓練咗唔少人出嚟」。
王表示,最近有從事電視屏幕產品供應鏈管理的客戶,詢問美國、墨西哥及越南設廠分別,「我哋都要分析廠房、工人成本、工人勞動力、當地政策、設立公司的區域選擇等」。
事實上,一些廠家到東南亞設廠曾經歷水土不服。「好多年前,曾經有製造高端產品的客戶去越南設廠,過咗3年之後執咗,因為佢發覺溝通時間好費時,成日要派人員搞培訓,亦找不到合適嘅管理人員」。
■記者邱曉欣、黃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