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子仁,馬來西亞華裔澳洲人,自小就渴望成為電影人。
於是他在2003年,同老友Leigh Whannell拍了一齣短片《Saw 0.5》,寄去荷李活,結果成功獲得120萬美金成本,拍了《恐懼鬥室》(Saw),從此改造了slasher film。Slasher film,一種B級類型片,專門生安白造一個笠住面具的殺人狂,四出殺人;殺的原因?可能有,但通常都冇,但其實有冇都不重要。
溫子仁卻創造了一個殺人狂普渡眾生。塵世眼中的Jigsaw,只是一個鍾意捉人返去享用刁鑽刑具的變態serial killer,但外表冷漠的他,內心其實相當感性——他是為了讓那些生無可戀成日想死的人,在死亡真真正正殺到埋身的時刻,重新明白「生」的滋味。不過,要活下去,必須承受劇痛。
《恐懼鬥室》發展成一個系列,也開創了torture porn潮流(目睹人類肉身被殘虐,就像睇鹹片般獲得快感),但溫子仁沒有一味利用《恐懼鬥室》的剩餘價值,反而積極探索恐怖的可能性。2007年《Dead Silence》,家庭倫理恐怖故事,跟《恐懼鬥室》一樣擁有超逆轉結局,但及不上《恐懼鬥室》成功;四年後,《兒凶》(Insidious),重塑已被拍到爛的驅魔片,驅魔,不再以神之名和力量,而是靠年老靈媒和後生助手的智慧毅力,掂咗;溫子仁再開發《詭屋驚凶實錄》,成功呈現舊時代驅魔片的恐怖質感,然後,發展成一個恐怖宇宙。
當世人以為溫子仁只會困於這個低成本恐怖宇宙?他先後以《狂野時速 7》(Furious 7)和《水行俠》(Aquaman),證明自己一樣可以拎住高成本去拍其他類型片,而且一樣好睇。呢一點,才最恐怖。
撰文:月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