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Black Mirror)來到第五季,沿用科技應用在社會裏,帶來進步同時衝擊人性,今季仍以單元故事,以三個不同角度切入科技的後患,繼續警世,但不知是否面對創作力疲乏,即使今次每集也有明星加盟,但劇情推進緩慢,主題不清晰,結構也不嚴密,令劇情變得平淡,只是臨到結尾的「扭橋」,保留「黑鏡味」而已,故此今次三集也引不起迴響。
《黑鏡》(第5季)
類型:懸疑、科幻
演員:Miley Cyrus、Andrew Scott、安東尼麥奇
科幻神劇《黑鏡》由第一季驚為天人,到二、三季的高峯,到今季的回落,不是製作人沒有心,而是觀眾已慢慢適應劇情的骨幹,難以製造驚喜,警世味道也少了。首集《Striking Vipers》,由兩位漫威英雄電影的配角「飛隼」安東尼麥奇(Anthony Mackie)及《水行俠》飾演反派黑蝠鱝的Yahya主演,劇情講述中年男人現實無聊,與好友在虛擬格鬥遊戲中,竟由格鬥變成性愛伴侶,從而影響真實世界的夫妻生活。撇退黑鏡味道的話,這類題材在影視世界經常出現,而且發展下去,兩位好友之間與男主角太太的三角關係,亦只有表面輕輕帶過,難以投入男主角所面對的困境。
抗爭卻遇上事故
第二集《碎片》算是三集中最佳,Uber司機每日指定在社交平台辦公大樓下接客,目標要綁架員工,直接與老闆對話,從而揭開犯罪動機,男主角Andrew Scott在電視劇的《神探福爾摩斯》(Sherlock)中擔任奸角大放異采亦帶來獎項,今回獨腳戲多,水準保持,只是劇本平庸,無法將演技推向另一層次。
第三集《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由女歌手Miley Cyrus擔正,算是半自傳式的故事,由童星做起,惹人憐愛,偏偏內心憤世,鎂光燈下生活又受經理人操控,自我矛盾下,本想抗爭卻遇上事故。這類明星活於框架下生活,也老生常談,只是加了「黑鏡味」作連貫而已,沒甚趣味也不警世。
《黑鏡》系列,經歷上季回落後,今季也未能保持首三季的水準,只靠明星及名牌效應帶動,製作人相信要尋找出路,試試漂白成《白鏡》,從科技帶來的後患改成科技的應用,可能是另一出路。
撰文:龍華琛
返轉頭睇新《迷離境界》
資深的劇迷必然知道,每集講個奇幻故事的《黑鏡》,其實概念原型來自奇幻電視劇始祖《迷離境界》(The Twilight Zone),這套自59年啟播的經典,多年來被多次重啟,今年第四次再重啟於上月剛剛播完第一季一連10集。這次重啟為挑戰後來居上的《黑鏡》,出盡全力搞搞新意思。
撰文:翁可人
新派恐怖大師
《迷離境界》這次是繼上次03年再重啟,請來炙手可熱的黑人佐敦比爾(Jordan Peele 圖)監製,他近年憑電影《訪.嚇》(Get Out)及《我們.異》(Us)叫好叫座,成為新派恐怖大師,跳落細銀幕不容有失,不但自己在每集中粉墨登場做說書人,又找來電影明星如薛夫洛根(Seth Rogen)及《人肉搜尋》韓裔男星周約翰(John Cho)等等助陣,總之每集的主角也是電影級演員,而且各自使盡渾身解數。
力捧少數族裔
比爾處理的驚嚇片,其中一個特色,就是用少數族裔當主角擔大旗,主流白人反而變成配襯,不過拍出來劇情又毫無違和感,其中第一集,比爾就起用巴基斯坦裔Kumail Nanjiani(圖)做主角,劇情講他一直講棟篤笑不受歡迎,有日發現集中講某一個身邊人,就可令自己走紅,不過那人會從世上消失。Kumail是美國著名笑匠,年前因《情人眼裡巴基斯》(The Big Sick)走上一線,今次一改風格做暗黑人物,表現出色令不少行內人大讚。
講盡敏感題材
《黑鏡》以玩科技恐怖出位,比爾為保住《迷》的金漆招牌,就玩多元化主題,並觸及不少敏感題材,當中包括講及滿載乘容的飛機無端消失;白人對黑人的無盡歧視;男人天生的暴力傾向令世界大亂,有人卻因同性戀而避過一劫;又有小朋友因網紅被選舉為總統(圖)等等,內容諷刺不少美國現象,超出一般純驚嚇的故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