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持續上漲,已創六年新高。有另一種「黃金」原來亦極具價值,屬80後的Jon,三年前化糞便(「黃金」)為神奇,來港創立亞洲首間益菌中心(俗稱糞便銀行),並徵求香港人「捐糞」。每天與糞便工作,Jon笑言已習以為常。「家人最初認為我這個想法很奇怪,亦笑說『你要跟便便一起工作!』,之後我向他們解釋治療如何改變我的健康,以及很有意義後,我的家人現在亦更關注自己腸道健康。」
記者:李海澄
糞便中的益菌,能有效治療腸胃病,只要以HMT技術提煉出細菌後,就能化成膠囊給腸胃病患者服食。糞便銀行成立至今逾兩年,已為近100名患者提供治療,其中80%有好轉,30%痊癒。Jon表示,截至現時共收到近1萬份捐贈申請,暫時額滿。捐贈者每周最多可捐五次,若糞便符合資格,每次就能賺取$200,換言之一星期最多可賺$1,000。團隊會在申請名單中篩選約400人安排會面,並提供身體檢查,最終有10%人通過檢查,確定為合資格糞便捐贈者。
每輪檢測篩選需40萬
Jon表示,單是測試及檢查一個捐贈者,已花費逾1萬元。換言之,每一輪10%的合資格捐贈者檢查,就需花費40萬元。「尋找捐贈者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昂貴的過程,有時10個人中1個合資格捐贈者也沒有。」
捐贈者的「第一篤糞便」不能直接用作HMT治療。考慮到捐贈者能否長期維持身體健康,會按各人需要,每兩星期或兩個月,安排捐贈者到獨立第三方的研究室做身體檢查。篩選合資格的糞便捐贈者過程非常嚴格,申請人需先於網上提交病歷背景、生活習慣等資料,成為捐贈者資格包括:半年不能服用抗生素、健康飲食、沒有家族遺傳病等。
32歲的Jon大學時期主修商科,畢業後從事跨境醫療保健及製藥行業商貿,所以很了解行業及醫學知識;加上,他自身亦有胃及腸道疾病,「我的消化能力較弱,每日都要上好多次廁所。」他得悉朋友亦有腸胃問題,於是一同研究治療方法,「不過我們發現亞洲沒有具規模的益菌庫,所以決定在香港開設亞洲第一間糞便銀行。」
覓「超級糞便捐贈者」
與申請人會面亦會遇上趣事,Jon表示,有對夫婦申請成為糞便捐贈者,但團隊發現其填寫資料,已表明有腸胃消化問題,例如腸易激綜合症(IBS)。「原來他們以為我們提供免費健康檢查,我就解釋我們需要健康的捐贈者,所以這是個挺有趣的經歷。」他說,就算報告不合格也不會詳細解釋,以免惹來博取免費檢查人士,但他指大部份申請人都很誠實,不是為騙取身體檢查。合資格捐贈者的糞便,以HMT技術提煉出細菌後,就會化成一粒膠囊,讓患者服食。Jon指團隊現時更需要「超級糞便捐贈者」(Super Poopers),即其糞便含多種細菌,益菌數量更比常人高。
團隊採用亞洲最新技術腸菌移植(HMT),幫助患者恢復腸道益菌,以結腸鏡、內窺鏡、灌腸等方式治療。Jon建議患者移植5至10個劑量的益菌,亦有較嚴重的患者於半年內接受15次移植,「好像一場生物戰,益菌與病菌都想在腸道繁殖而爭鬥。如果我們長期無均衡飲食和吸取有營養嘅食物,腸道就沒有足夠的益菌抵抗,令病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