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佔中】
【本報訊】反送中運動激發港人登記做選民,用選票為自己發聲,但自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後,年輕人投票率持續下跌。《蘋果》比較2016年立法會九龍西大選、2018年姚松炎大戰鄭泳舜的3.11補選、李卓人大戰陳凱欣的11.25補選中,發現年輕人的投票率由58%插水至32%,長者投票率則無論在大選及補選,不但相當平穩,而且持續高於年輕人一大截。有學者預期反送中浪潮刺激年輕人投票,年底區選的投票率有望回升。
記者:姚國雄
在2016年,立法會大選創出破紀錄投票率,及至去年工黨李卓人在九龍西補選中被建制派擊敗,短短兩年時間,年輕人在選舉中的投票率經歷洗倉式下跌。《蘋果》抽出2016年立法會九龍西大選,以及2018年3.11補選、11.25補選的各年齡層投票率比較,證實年輕人對投票熱情不再。兩年來,九龍西少了約6.7萬人投票,逾八成是18至55歲的年輕和中年選民。
2016年大選高達58%
2016年民主派藉雨傘運動後的餘威,在大選中報捷,九龍西當年更有青年新政游蕙禎、小麗民主教室劉小麗等新星湧現。該次大選中,18至35歲的選民投票率高達58%,其後DQ風暴引發兩次補選,這批年輕選民在姚松炎和李卓人參與的兩次補選中,消失近一半,年輕人投票率急插至35%和32%,2.8萬名年輕人消聲匿迹。
36至55歲的中年人投票率,熱情冷卻情況相若,但沒有年輕人般嚴重。他們在2016年大選時投票率高達59%,至去年11.25補選中,跌至44%,2.7萬名中年人絕迹在九龍西的投票站。
相反,56至70歲、71歲的兩個長者群組,投票態度沒有如年輕人般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2016年大選,九龍西的56至70歲長者,投票熱情長期保持穩定,投票率高至63%;其後在姚松炎參與的3.11補選,雖然下跌至52%,但跌幅低於平均;半年後李卓人參選,他們更一反「補選投票率必下跌」的常態,將投票率稍為谷起至53%。71歲的長者群組投票率情況相若,三次選舉中均維持在四成多,沒有大起大落。
若比較個別票站,九龍西2016年大選和李卓人參與的11.25補選中,投票率大跌的地區多數是中產屋苑,包括是荔枝角的「西九四小龍」和九龍塘又一村,兩區投票率均下跌約20個百分點。
「連登仔隨時出戰立會」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兩次補選年輕人的投票率明顯大幅下跌,但今次反送中運動,年輕人成為推動運動的主力,他相信這股年輕人力量將會令近年社運擺脫低潮,並影響年底的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和結果。
至於政黨是否需要在年底區選派出年輕面孔出戰,迎合新一波社運,蔡子強相信大部份黨派已敲定區選的出戰陣容,而據他觀察,多個黨派也派出不少年輕人上陣。至於明年立法會選舉,他指在這個氣候下,隨時連登討論區也可派代表參選,未必一定要加入政黨才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