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到紅十字會總部,與參加「支心行動」義工講解和分享情緒病的醫學常識及情緒管理。「支心行動」是「由義工自行策劃及籌辦,定期探訪有心理紓緩需要的人士,透過人際間的溝通和接觸,以及不同形式的服務和活動,將「歡笑、關懷、希望」三項心理支援基本元素帶給困弱人士。服務對象包括:視障或獨居長者、身體弱能兒童、單親家庭、精神病康復者等。」義工首先會接受九個月訓練,而我是講者之一,不經不覺已經十幾年。
情緒支援過程中,自己也可能產生負面情緒,要好好照顧。我讀醫時,只是課堂中提及情緒管理的理論,並沒有實際輔導或實習。所以別說幫助別人,連自己的情緒管理,也是靠經歷,自我開解,和同學及宿舍堂友的支持。畢業後,再進修家庭醫學,才有比較全面的培訓。對處理各種情緒,不再是留於理論和學說層面。
面對不同事件、打擊、或見到別人的不幸,有情緒反應,其實正常不過。要管理情緒,重要的第一步是觀察自己的反應,了解它,並接受它。記得佛學研習時,一行禪師分享他的修行,是遇到情緒反應時,要辨識它是幾十種情緒反應中的那一種,叫出它的名字,再告訴自己,知到它的到來,才可以因應不同情緒反應,作出處理。
另外,衝動控制(impulse control)是情緒管理中一個重要而且實用項目。在大型集會、衝突事件、以至購物決定,都可能因為一時衝動,而做出一些後悔莫及的行為。例如說些意氣話、動手打人、過度賭博、危險動作等,都是稍為思想一下,都不會做的事。
應對辦法就是衝動控制。由於衝動行為差不多是「不經大腦」,所以衝動控制不是說道理,而是從行為着手。最簡單辦法是當你感受到衝動時,就暫緩任何行動,心裏數數字,由一至十,令自己有時間冷靜下來,令正常思想重掌控制權。
這方法簡單,但並不容易,需要勤加練習,至成為本能反應。而且要懂得觀察自己情緒。大家不妨想一想,練一練。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鄭志文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