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玫瑰痤瘡 痛足三個月類固醇面膜 敷爛面

誘發玫瑰痤瘡 痛足三個月
類固醇面膜 敷爛面

【本報訊】敷面膜補濕、美白護膚是女士日常不可或缺的事,透過網購更可輕易選購各款面膜,惟使用面膜宜忌多,一不小心會「敷爛面」。皮膚科醫生指曾有女士使用網購面膜後爆膿瘡出疹,原來是面膜含有類固醇,疑因而致玫瑰痤瘡發作,亦有男士跟隨偏方「DIY」去黑頭面膜,令面部出疹及灼痛,令皮膚發炎,故市民要慎用面膜,以免得不償失。
記者:梁麗兒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旭強表示,每月都會接獲一至兩宗因為敷面膜出事的個案,常見包括使用美白面膜後,皮膚出紅疹、痕癢、變乾及脫皮等敏感症狀,多見於兩邊面頰位置,估計與面膜的美白成份通常較易引起刺激有關。

林稱,曾有20多歲女士網購面膜使用,希望改善皮膚敏感問題,使用初期每周一至兩次,用後感到皮膚變白及舒服。但一、兩個月後面部皮膚卻越用越紅,並有丘疹、膿瘡,又誤以為要勤用面膜才會好轉,但她所用的面膜其後被衞生署驗出含有類固醇,遂急忙求醫。檢查顯示有皮膚發炎,並誘發玫瑰痤瘡,要服用抗生素及外用藥膏消炎。由於面部發炎嚴重,影響病人社交,包括不敢見朋友,要治療近三個月才康復。

使用類固醇初期會令面部血管收縮,形成錯覺,讓人誤以為有美白效果。林指長期使用含類固醇的面膜,加上濕敷會加強吸收,會產生不少副作用包括皮膚變薄、微絲血管擴張及誘發玫瑰痤瘡,出現面紅、出丘疹及膿瘡等症狀。另曾有男士跟從網上偏方自製去黑頭面膜,包括將梳打粉及檸檬汁混合成漿狀面膜,每天使用近半小時,約三至四周後,因面部出紅疹、灼熱及疼痛等症狀求醫,臨床檢查懷疑因使用時間太長,刺激皮膚,引起皮膚發炎,男病人使用消炎藥膏治療一個月後才改善。

宜揀有信譽品牌 留意成份

林稱,選擇面膜時,應揀選有信譽品牌的產品,最好避免選擇網上來歷不明的面膜,並要了解面膜當中的成份,包括有否可致敏成份常見如「MIT」或香料等,故產品包裝說明,最好有中文或英文字。即使成份天然,或用天然材料自製都有機會引起過敏,亦不建議DIY面膜自用。曾有病人混合蜜糖、檸檬汁及梳打粉製作面膜自用後出事,本身容易皮膚敏感的人,最好不要選擇美白面膜,減低敏感的機率。

日常使用面膜前,最好先進行皮膚測試,例如先試用在手臂內側的皮膚上,過後觀察三至四日,了解有否過敏反應,如紅疹、痕癢。若敷面膜期間,有刺痛、痕癢等情況,都要立即停用。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