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經常會問:「醫師,養生時常提到我們應該早睡早起,中醫認為甚麼時間睡覺對身體最好呢?」 中醫認為隨着日月運轉,自然界處於陰陽消長變化當中,晝夜交替出現,人體應順應大自然的正常作息規律。
古人常說: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從陰陽角道來說,中醫認為白天屬陽以動為主,晚上屬陰以靜為主,所以平旦時人體的陽氣隨外界陽氣的生發,由裏向外出,所以我們應該起床活動;正午為人體陽氣最旺盛之時間;黃昏後陽氣開始減弱;而入夜後則陽氣潛藏於體內,所以我們便應該上床休息。
中國醫學著作《黃帝內經》曰:「春三月要夜卧早起,被發緩行……。夏三月要晚卧早起,無厭於日……。秋三月,要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要早卧晚起……無擾乎陽……。」 健康的睡眠要順應一年四季的變化,也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春、夏季節適宜晚睡早起,秋季適宜早睡早起,而冬季則適宜早睡晚起。
常聽說女性朋友們晚上十一時便要上床睡「美容覺」,中醫的12時辰養生中,同樣建議大家晚上十一時入睡。古時的人用十二地支把一日分為「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12個時辰。
晚上11時至凌晨1時為「子時」,此時氣血流注於膽經,這個時間宜躺下準備就寢,有利於健康。假如過了這時間不睡覺,便會容易引致膽火上逆,出現口苦、失眠、頭痛等問題,甚至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力和記憶力。
凌晨1時到凌晨3時為「丑時」,此時氣血流注於肝經,是肝臟需要休息的時間,這個時間熟睡便能有助養肝血。假如丑時不睡覺,肝經疏泄不利,容易出現心煩易怒,眼睛乾澀,耳鳴耳聾,頭暈頭痛,月經不調等問題。
從中醫角度來看,良好的睡眠是陰陽氣血平衡而有規律的結果,但若這種規律因體內臟腑氣血失去平衡而被打破,便會出現睡眠障礙或失眠問題。中醫治療失眠有一定療效,建議大家如出現失眠問題可尋找合資格的註冊中醫師進行諮詢。
撰文: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朱穎詩醫師
隔周四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