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線索】
之前寫過好幾篇關於remote work,其實遙唔遙距,只係表面,重點係,喺mobile internet嘅前提下,公司嘅組織形態,可以有點樣嘅進化?距離只不過係溝通模式嘅表象,而溝通模式則係組織形態嘅表象。
Internet出現咗幾廿年,點解到今時今日,好多公司,都仲係用緊好多年前嗰套模式?第一,可以用internet用到幾盡,的確唔同行業可以有好唔同嘅程度。第二,坐定定喺面前嘅電腦上到網,同隨身嘅電話24小時上到網,係好大嘅分別。
擺脫舊模式 要有人先行
第三,雖然iPhone都出咗十年,但就如被困喺籠裏面嘅動物,就算打開籠門都要等一排先走出嚟,科技嘅嘢,要擺脫既有模式而發揮得盡,由小撮人先行發展成主流,係要等一段時間,甚至係一代人嘅時間。
就好似,以前有同事質疑,remote work開發軟件行唔通,但問題係,同事都知,公司開發嘅軟件,明明底層係用咗好多open source軟件,而open source軟件嘅參與者,不但遙距,甚至素未謀面,互相未必知道真實身份。咁點解自己公司開發軟件,就要成村人坐埋一堆?
推多一步,mobile internet助長新嘅組織模式,唔止於公司層面,道理上,任何性質嘅組織,都可能受惠。例如,反送中運動,參與者嘅組織模式,明顯比起五年前雨傘嗰次,多咗嘗試,進化咗。五年前,有冇mobile internet?有,不過組織模式嘅探索,需要時間,似乎呢五年嘅時間,足夠一個版本嘅升級,去be water定be乜。
組織不單止喺街上,亦都包括網上。例如連登發動刊登各國報紙頭版,網上眾籌半日爆標,一兩日就令到世界各地多好多人留意件事,明顯同遊行籌款,或者單靠議員飛去邊到見外國政客,變化多咗。又例如係連登起底,當中嘅覆蓋、速度、互相走位,已經發展成熟得好交關,可以話將互聯網嘅搜尋功能,發揮到極致。好多人都識得上google搵嘢,但起底卻係完全另外一個層次,唔明嘅人,係好難想像當中嘅差異。
減少內耗成本 「碼列」唔難擋
所謂廢老廢中廢青代溝問題,本質上唔一定係年代問題,但的確,一個人成長於邊個年代,好影響佢嘅認知模式,而好多時,上代限用既有框架去睇新模式,比起下代唔理固有做法,後果更嚴重。累積嘅經驗,用得着幾多,係一個難題,新唔一定啱,但不斷摸索,肯定比起認定太陽底下無新事,效果更好。
呢個欄叫黑鏡線索,引用Black Mirror電視劇個名,個調定得比較灰,尤其係,極權政府嘅數碼列寧主義(可簡稱「碼列」)似乎無可阻擋,極權統治者似乎好識得科技發展去鞏固同擴大權力。但至少喺公民未全盤散沙化嘅社會,自發組織,其實亦有可能有助科技去進化,例如,本來主要着眼貨幣應用嘅區塊鏈技術,有一分支,開始將加密幣底層嘅政策決定投票機制,應用落冇大台組織嘅自我管治上,如果可以將自發組職嘅內耗成本,減至某個critical point,產生嘅影響,可以好巨大。
撰文: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