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污染開採 內蒙鄉郊淪癌症村

無視污染開採 內蒙鄉郊淪癌症村

「稀土王國」北有內蒙,南有江西,兩大稀土產地風光背後傷痕纍纍。內蒙古包頭周邊村落淪為「癌症村」,江西贛州污染整治成本高達380億元人民幣(約432億港元)。中央近年致力打擊稀土亂象,2015年將稀土納入國家戰略資源,將六大稀土企業國有化,務求自上而下管理稀土行業。

產生大量重金屬污水

蘊藏佔中國八成儲量之多的內蒙古包頭,帶動當地小貧村崛起。但財富背後卻是以居民福祉為代價,非法精煉廠生產的大量廢渣、廢水,排放到凹陷的「稀土湖」,周邊村落淪為「癌症村」。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容家富博士向《蘋果》指出,在提取稀土過程中,需把稀土溶於大量水中,釋出金屬離子,因而會產生大量重金屬污水,由於排污物難以處理,擁有稀土礦的美國等多國寧願從他國進口,也不自己生產。

而在南方「稀土之都」江西贛州,礦山相對分散、規模化程度低,有些工廠連環保設備也不齊全。曾任內地環境調查記者的劉虹橋數年前在當地走訪,大感震驚:「你沒有辦法想像稀土這麼重要的戰略資源,連合法的工廠的開採環境也是如此原始,幾乎是沒有機械化的狀態」。然而贛州市的環境修復支出估計達380億,等同五大稀土企業市值的四分之一,這筆賬幾乎全由政府埋單。劉虹橋不禁質疑,若非國家財政在環境治理費用上「包底」,中國稀土還能維持低廉價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