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題:美早增加供應渠道 走私猖獗難阻出口華稀土牌靠嚇功效微

兩岸專題:美早增加供應渠道 走私猖獗難阻出口
華稀土牌靠嚇功效微

【大阪「習特會」前瞻二之一】
「習特會」本周末在日本大阪G20峯會登場前夕,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鬥得如火如荼。中國拋出「勿謂言之不預」為打稀土牌造勢,稀土之戰山雨欲來。這個有「工業黃金」之稱的稀土,小至手機屏幕大至高端戰機都離不開,美國八成稀土依賴中國供應。一旦中國對美出口稀土實施限制,是否能打響令美國陷入「斷供」危機的如意算盤?多名學者向《蘋果》指出,美國方面早有準備增加供應渠道,加上內地走私猖獗,一旦實施稀土禁運隨時令黑市反彈,稀土牌實際上難以使用,認為目前只是一張「恫嚇牌」。
記者:沈燕媚

中美談判5月初突然「反枱」,美國總統特朗普不但對華加徵關稅,又向包括華為及其70子公司開刀。中國陷於被動還擊,但在稀土問題上卻磨刀霍霍: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到有「稀土王國」之稱的江西贛州考察;國家發改委連辦三場座談會,對外談及加強稀土出口管制的問題;官媒甚至在社論拋出「勿謂言之不預」的開戰信號。

習近平上月到有「稀土王國」之稱的江西贛州考察。

生產一部F-35需半噸稀土

然而稀土牌是否一張好牌?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一句「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道出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稀土是國防軍工、新能源等尖端科技領域的重要基礎材料,中國掌握全球36%稀土礦儲量,是世界上第一大稀土礦生產國。而美國的稀土有八成來自中國,每生產一部王牌戰機F-35,便需要半噸稀土。若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影響美國的供應,隨時遭遇「斷供」危機。

因此美國方面早已「未雨綢繆」,不但在供應上向非洲尋求稀土、與澳洲合作建廠,政府亦在月初發表戰略部署報告,史無前例提出六大招數,確保稀土供應鏈不被切斷。前國防部軍需專家霍茨(Eugene Gholz)向《蘋果》指出,早在2010年中國對日本實施稀土禁運後,美國等西方國家就開始囤積稀土。

雖然美國不少高端武器離不開稀土,但他指出,國防工業只佔全球稀土市場的一小部份,相信武器供應商會以高價向其他國家進口稀土,或以走私取得原材料,「絕不會成為貿戰犧牲品」。

但即使有囤積,現時美國境內生產的稀土也須運往中國加工處理,原因涉及環保成本、技術等;曾任環境智庫「中國水風險」首席研究員、研究稀土問題多年的劉虹橋向《蘋果》表示,中國是過去二、三十年間,全球唯一一個仍在大規模、持續地投入稀土技術研發的國家,特別是開採和分離等上游產業技術上;其他國家已停滯多時,美國要重建產業鏈至少三年,因此認為限制技術出口是中國的一個選項。

重稀土價格個多月升一倍

市場方面未打先熱,Argonaut Securities駐港礦業分析師Helen Lau指出,重稀土價格5月至今已升高一倍,「貿易戰未打完之前肯定還會繼續升」。她指中國可從源頭着手,透過降低稀土生產配額,令整體供應減少。但有分析認為,雖然美國八成稀土來自中國,但不少需要稀土金屬的美國製造商已搬到中國,因此總需求只佔中國出口量的4%。而中國一旦減低全年稀土生產量,隨時影響國內外的稀土「大客」,變相傷人也自傷。

另一方面,內地稀土走私黑市猖獗,也令中方稀土牌算盤未必能打響。由於稀土開發帶來嚴重的污染問題,內地政府曾為了遏制過度開發,推出稀土出口配額制度(2015年取消),限制每年出口規模。但劉虹橋指出,中國稀土從上游開發加工、以至下游製成品都存在大量非法交易。大量稀土從黑市流出,提供更廉價的供應,導致合法的出口配額反而用不完,因此要削減。

「2011年中國第一次削減配額,黑市的反彈非常明顯。」有統計顯示,當年外國統計從中國進口的稀土,比中國官方統計的出口數字高出1.2倍,等同黑市佔了整體市場六成。「(出牌)會不會造成更大的黑市規模,這個憂慮是存在的」。中方也意識到稀土行業秩序必須整頓,因此近年也大力打擊無牌生產、非法走私。

中美貿易戰僵持多時,外界期盼G20習特會帶來緩和契機,德意志銀行估計,若習特會破局,稀土牌最快在G20後打出。內地政治學者吳強表示,中美雙方目前面臨巨大壓力,但中方相比之下更大一些,因習面對內部包括經濟下滑、親美派及務實官員的壓力,迫使他改變對美談判策略;而打稀土牌只會兩敗俱傷,實際上難以使用,「只是一張虛張聲勢、具有恫嚇意義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