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逃犯條例》修訂引起的政治及社會不穩,令本港營商環境出現暗湧,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貝萊德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團隊主管施安祖(Andrew Swan),在昨日的2019下半年投資展望記者會上表示,觀察到部份公司及資金有撤離香港的迹象。另外,他透露該行已減持香港股票。本報翻查港交所股權披露紀錄,發現全球資產巨頭貝萊德在近期頻頻沽出股票套現,其中在反送中醞釀最為熱烈期間,貝萊德亦有不少減持交易。
近月沽新世界農行等
據港交所權益資料,貝萊德在4月至今,四次拋售新世界(017)。最新一次減持為6月13日,該行以每股平均價12.06元減持約169.74萬股,套現約2,046.87萬元。減持後,貝萊德的持股比例由5%降至4.98%,數目約5.1億股。另外,該行在5月30日先後減持中信證券(6030)約1,187.85萬股、中國人壽(2628)約1,110.3萬股,以及農業銀行(1288)約6,656.2萬股,分別涉資1.73億元、2.02億元及2.22億元。
貝萊德為全球資產管理「一哥」,據官方網頁資料,截至2019年3月31日,該行的管理資產估計總值高達6.52萬億美元。在中美貿易戰陰晴不定之時,施安祖預計,市場在下半年會進入低增長環境,企業盈利增長亦會減慢,有關因素將限制市場上升空間。
貝萊德亞太區主動投資策略部主管及基本主動型股票團隊新興市場首席投資總監貝琳達(Belinda Boa)則稱,短期而言,該行預期地緣政局升溫較美國聯儲局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的影響更大。該行認為,中美貿易談判在5月起急轉直下,加上中美雙方將戰場由貿易層面,延伸至科技冷戰,反映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系有深層次的鴻溝,故對經濟前景的預測轉趨黯淡。
貿易戰方面,該行認為在最壞情況之下,即使美國對中國所有進口貨品的關稅稅率提高至25%,中國亦有應對經濟下行的救市政策,故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今年仍可達到6%至6.5%。
基於外圍不明朗因素,該行在部署方面已趨向防守策略為主。在股票組合中,該行增持防守性較強的板塊,如公用事業、醫療保健及電訊;減持容易受大圍環境影響的科技股,同時提高現金持有量。該行較看好印度及印尼市場;看淡台灣及韓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