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河道綠化 紫色「花海」無懼颱風

上水河道綠化 紫色「花海」無懼颱風

【本報訊】香港有不少河道作排洪之用,可有想像過在河道兩側都可以出現紫紅色花海、成為「打卡」熱點?渠務署在上水梧桐河一帶試行河道綠化先導計劃,以「環保護養泥袋種植系統」取代傳統草格作綠化,系統在港首次使用,方便在河道兩側斜坡種植花卉,即使過去曾受颱風「山竹」及「天鴿」吹襲仍屹立不倒,吸引市民圍觀,每年8、9月花期更成遊人打卡熱點,署方正計劃將「花海」擴展至更多河道。

渠務署工程師譚傑帆透露,署方過去30年來在新界進行逾百公里長河道改善工程以提升排洪能力,亦因應居民訴求加強河道綠化,過去多在河堤設「草格」種草,但需經常修剪,故2013年起在梧桐河推行河道綠化先導計劃,從薰衣草花田中取靈感,計劃在河堤設紫色花海。

渠務署工程師葉婉儀指署方在梧桐河兩處,分別近雙魚河的780平方米河堤及近天平山村的1,000平方米河堤試行環保護養泥袋種植系統,總面積等於約4.5個籃球場,屬本港首次使用,共放置了約8,000多個泥袋,工程分別於2013年及14年展開,翌年進入保養期。

變市民打卡熱點

負責園藝設計的梁國勤稱試行位置本身有草格,需先遮蓋草格,再鋪上由聚丙烯製成的泥袋,泥袋透氣及透水,但泥土不易走出來,料可使用逾十年,方便固定在斜坡。梁稱需選耐旱、不怕水淹及花期較長的植物栽種,故以翠蘆莉及簕杜鵑作主花,同時種地竹草及馬鞍藤增加綠化,故每年8至9月屬花開高𥧌期,該處將出現大片花海,吸引不少市民前來「打卡」及賞花。

但葉婉儀稱工程有一定難度,為了不影響河道結構,要先安裝鐵網並將泥袋鑲在網上減少破壞河床,亦需選較闊的河道施工,署方曾進行評估證實工程無影響河道排洪能力,「之前打風(山竹及天鴿)啲花雖然吹走晒,但一個泥袋都無掉落河。」她稱計劃至今進行逾5年,大大提高河道生態價值,未來不排除於梧桐河或其他適合河道擴展「花田」。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