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基金2.2億計劃徹底失敗 獎勵就業 95%不達標 林鄭扶貧一鑊粥

關愛基金2.2億計劃徹底失敗 
獎勵就業 95%不達標 
林鄭扶貧一鑊粥

【本報訊】為協助綜援受助人脫貧,關愛基金撥款超過2.2億元,2014年試行為期三年的獎勵計劃,以獎金作誘因鼓勵就業。惟該計劃的檢討報告最近出爐,顯示成效差劣,超過95%參與計劃的受助人,因不達標而未能獲發獎金;無論短、中及長期,都無助就業,對脫離綜援網的意向,影響更是微乎其微。
記者:王家文

按社署規定,健全成年的綜援受助人必須參與「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IEAPS);今年2月政府收緊長者綜援門檻,申領年齡調高至65歲,60至64歲健全受助人均需參加。惟IEPAS實施多年,成效不彰。截至去年底,僅17.9%參與計劃的受助人覓得工作或重返主流教育一個月,達三個月者更低見12.8%。

為加強綜援受助人就業,上屆扶貧委員會通過由關愛基金撥款逾2.2億元,試行為期三年的獎勵計劃。若參與IEPAS受助人成功就業,扣除最多2,500元可豁免計算入息後,餘下不獲豁免的入息則可累計儲起,當達至目標獎勵金額,即其家庭資產限額兩倍,關愛基金便會作等額撥款,讓受助人可一筆過獲發全數獎勵金,以脫離綜援網。

為期三年 僅百人獲獎金

以一個四人家庭為例,計劃推行當年其資產上限為6.8萬元,若該家庭三年內工作入息累積達13.6萬元,關愛基金會作等額撥款,讓該家庭可一筆過獲發全數目標獎勵金額,並脫離綜援網;若三年期屆滿只達資產限額1.5倍或以上,仍可獲發獎勵金。時任扶委會主席的林鄭月娥曾指出,有關的儲蓄構思可增加綜援受助人的工作誘因及助他們脫貧;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更曾落區推銷計劃。

獎勵計劃於2014年4月展開,前年3月結束,共有2,050人參加。社署委託中文大學研究和評估計劃成效,報告最近提交關愛基金專責小組。據了解,檢討報告指出,為期三年的獎勵計劃,只有100人獲發獎金,不足計劃整體人數5%,即逾95%未達標;就短、中及長期目標而言,也沒實際數據反映,獎勵計劃可改善受助人的就業情況或增加工時。

張超雄促設就業掛鈎課程

分析顯示,獎勵計劃對受助人的工作動機及脫離綜援網的意向,影響是微乎其微。雖然近半參與計劃的受助人已離開綜援網,但大多是受助人或其家人找到工作而脫網,與獎勵金無關。

勞工及福利局現正檢討綜援制度,包括IEAPS,料今年底完成。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出,獎勵計劃儲蓄期太長,目標金額太高。他認為,當局應調高綜援豁免入息金額,並進行詳盡評估,按受助人的學歷、工作能力和市場需求等,提供就業掛鈎課程和訓練,協助受助人重投勞動市場,才有效脫離綜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