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掀起新一輪「文化大革命」,其中整改地名正以運動的方式席捲全國,繼海南禁止樓盤地名崇洋媚外,如今「鬼」、「屎」等字眼的也容不下。福建三明市民政局日前指當地多座山峯用上「怪」地名,如餓鬼嶺、鐵屎龍山等,擬進行改名行動。然而,廣大網民直言,古已有之的地名大多有其傳統意義,改名無異於消滅地方獨有特色。
網民︰胡亂整改失特色
整改地名始於2018年底,當時民政部、公安部等六個部委發佈的整改通知,指出「大、洋、怪、重」四點整改要求。「大」指的是名稱超過實際地位等;「洋」主要指崇外媚外;「怪」的定義最廣,包括含義怪誕、庸俗及封建色彩等;「重」指重複的地名。三明市民政局上周二指出,該市有22個地方的命名不合規範。樓盤中央佳園因使用「中央」二字,被批評屬「大」地名,現改名為「佳園社區」。在「怪」的部份,命名有「屎」及「鬼」的一律需要改名,如清流縣的鬼坑、鐵屎龍山;泰寧縣的餓鬼嶺、鬼頭坳;溪縣的牛屎峽山、豬肚崙、池狗壟等。在鄰近的深圳也刮起這陣整改風,使用「城」、「世界」或使用英文名字推廣的樓盤,如勤誠達前海世界需要改為勤誠達樂園。
網民指出,地名有其傳統,胡亂改名反而失去地方獨有特色。中國社會學者郭於華表示,崇洋是中國人看到自身與西方世界落差的自然反應,不代表可以用行政手段處理。她又指,當局在文革時期將「崇洋媚外」作為批鬥的罪行,重新祭出崇洋媚外是一種倒退。
網易/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