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Be Water以外…… - 喬靖夫

MONDAY:Be Water以外…… - 喬靖夫

近期因為「反送中」運動令香港風起雲湧,抗爭者不再「中央集權」,利用社交網絡集思廣益,各種新社運攻防方法,變化和創造力受到很多人的讚嘆,李小龍(圖)的永恆金句「Be Water」(如水),一時突然成為了香港網民之間的流行語。

「Be Water」的說法固然出自老子《道德經》的「上善若水」。李小龍既是一位創新的武術家,同時也是「以武入哲」的思想家,他許多想法雖然未必百分百原創,但以武道為核心,總結出不少精闢的道理,往往就如他的截拳道一樣,簡約一擊就命中中心,啟發了後世許多練武者和運動家。

除了「如水」,李小龍在他短暫的人生裏也留下過很多同樣發人深省的金句。「人生裏的戰役,勝利的不一定是更強或更快的人;最終的贏家,是相信自己能夠獲勝的那人。」(Life's battles don't always go to the stronger or faster man. But sooner or later the man who wins, is the man who thinks he can.)技能、實力、背景甚至裝備,這些因素都很重要,但都不能取代人的意志。尤其在長久的戰鬥裏,堅毅不屈,相信自己,就是最大的武器。

「一個成功的戰士,是有着極端集中力的普通人。」(The successful warrior is the average man, with laser-like focus.)「管它甚麽景況;我來創造時機。」(To hell with circumstances; I create opportunities.)這兩句是說,不要抱怨條件不如對手,不要嘆息時不我與;真正的戰士,就是在現有的限制之下,去尋找所有可能勝利的方法,眼中只有此一目標。

還有一句:「真正地活,是為他人而活。」(Real living is living for others)。人是群居的社會動物,生活的價值不可能單純只有自我,也包括他人與未來世代。怎樣留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乃是生命的意義。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