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台福氣,因為它從沒有一個藝人,會引來政治取向被翻完又翻的解讀。他是梁烈唯,雖說他年初改名「梁競徽」,但暱稱仍是「唯唯」,所以似乎沒有多少人在意他的新名,就像他也未必深入民心的二、三線演出。
然而唯唯的「政治表態」,反而為人「重視」。當然今日年輕藝人早已放下包袱,像鄧紫棋會支持CY而反對傘運,麥明詩也會批評政府而支持遊行;不過唯唯年屆四十,出道多年雖說幕前機會不少,但總難走上一線,如果再要發表政見,隨時更不獲器重。
畢竟大台或要藝人與政治絕緣,不過唯唯「曖昧」之處,是他的政治取向不明,但又偏偏多次惹來想像,是他被說是藍絲、撐政府,更會把「我是中國人感到驕傲」的說法上載而惹來擦鞋批評。今日我們多了看連登,但十年前唯唯就已是高登巴打的關注對象,說他是「負皮王」;然而其實所謂「政治表態」,只不過是他一句半句的網上發言,卻餘波未了。
那就是剛剛兩星期的反修法遊行集會,唯唯先疑似真人現身催淚彈狂擲的現場,再被取用面頰流血的劇照,改圖作為上街道具,更巧合地被外國媒體拍到,隨遊行隊伍在歐洲新聞呈現,分分鐘讓西方觀眾不明所以而當成人民英雄。自此,慣被想成擦鞋親政府的唯唯,就走向另一極致,被想成反對政府的「前線藝人」;當然他隨即否認在場,但竟被發現他有上載白花照片,似向事件死者悼念。
說唯唯美麗,當然可能是美麗的誤會,因為他或真的不涉遊行集會,卻只成聊笑對象。不過這種聊笑,雖說是運動參與者的挪用與設計,卻見唯唯的「可塑性」,竟成了讓大家在沉重心情以外的「清流」,博君一笑;如果當事人在撐政府之後,真的忽然反修法,也可能是良心發現的反撲,而令人感到欣慰。
或者唯唯的影視形象,也幫了他一把,教他有種蠱惑小混混氣質,而讓人接受他的「左右逢源」;這不是貶義,試想初出道的張家輝,以至杜汶澤與鄭中基,都因為這種衰格無賴角色而突圍。唯唯隨時可以是下一輪的實力演員而走入大銀幕,更可以像杜汶澤一樣不怕得失權貴,而自組平台暢所欲言。
然而這個說法太浪漫,因為唯唯始終是大台藝人,合約在身,那就只有美麗的誤會,才可讓他自保而遊走娛圈,卻難得真可與凡人同步為社會表達哀愁;說到底,哀愁只能是平凡人真情,而大台公仔箱的視角,或以維穩之名,可以無視催淚煙霧與群眾血汗!至於唯唯的面頰血流,就只能凝在錯摸的新聞視像了。
撰文:陳嘉銘
娛.文.樂
陳嘉銘,以文字品評娛樂,用筆桿敲擊文化。在大學教授電視電影,於生活敬愛動物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