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有近2,600萬人口,因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即使已開放給遊客觀光,也只局限於首都平壤或被粉飾過的地方,外界難以得知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脫北者成為了揭開北韓神秘面紗的渠道。眾所周知,脫北失敗的後果是非常慘痛,但每年卻仍有約1,000名北韓人拚死一博,部份人是為了從未有過的自由,有些卻只為一個生存的機會。
現年23歲的Sunny Kim是一位脫北者,笑容可掬,打扮入時,實在很難把她與飽歷風霜的脫北者拉上關係。兩年前,她曾在網上開設個人頻道,講述自己與北韓的故事,「全世界都對北韓這國家很好奇,所以我想透過網上影片跟所有人說,我那時在北韓的生活。」那到底Sunny有着怎樣的經歷呢?
目睹朋友餓死 哀求母親「帶我走」
北韓的生活如何,大概可從糧食方面探知一二,父母早已離異的Sunny說:「我在北韓是社會最低階級,生活很窮困,有時可能三天沒飯吃,要餓到快暈倒才能吃東西。」糧食短缺,食物方面也沒有選擇,平常只能吃薯仔與粟米飯。香港人每天都吃的白飯,在北韓卻是珍貴的食物,Sunny要在每年生日時才能吃到。但這也不算最難捱的情況,因為身邊有人餓死並不罕見,「小時候家裏已算是很窮,但鄰居比我們更窮,他們的兒子跟我是朋友,當時他媽媽去世了,所以他要出去流浪尋找食物,但最後他還是餓死了,我是看着他死去的。」
每天都得不到溫飽,生存成為了Sunny脫北的決心。當時她媽媽因工作關係經常往來中國與北韓,發現中國比北韓富裕,有飯吃又能賺錢,所以2007年,Sunny媽媽決定要脫北。可是一個人脫北,大約需要1,000萬韓圜(約66,000港元),Sunny家還有外婆及三個姊姊,無論她媽媽多努力工作,也不能負擔全家脫北的費用。思前想後,媽媽最後決定只帶一個人走,從四姊妹中挑選一個。大姊跟二姊不想離開,所以機會就落在三姊身上,原本沒有機會的Sunny一直纏着媽媽,哀求她帶自己走,「我很不開心,為甚麼媽媽不想帶我走,所以我就一直哀求她,最後媽媽心軟選擇帶我離開。」當年她只有11歲。
上學被歧視 「說我殺過人」
兩母女先逃到中國,經越南、老撾、柬埔寨再去到南韓首爾,路程迂迴曲折,Sunny說都忘記花了多少時間。雖然成功逃離,但這段經歷令她一世難忘,「到現在我也常夢見姊姊們,在夢裏她們還是以前的樣子,太想念她們了,所以我出現了抑鬱症狀。」直到現在,Sunny仍然受抑鬱困擾,需定期到醫院看精神科醫生。問她可知道家人近況,Sunny表示之前知道家人安然無恙,但現時已跟大家失去聯絡。訪問中,Sunny只說自己過去生活在北韓偏遠城市,沒有透露更多,因為她擔心影響遠方的家人。
脫北到首爾後,Sunny一直從事不同行業的兼職,在便利店、咖啡店、髮型屋打工,甚至曾經當了一年計程車司機,每天要工作12小時。這樣努力生活除了想減輕媽媽負擔,更為了融入南韓社會,因為脫北者在南韓很容易受到歧視或欺凌,「第一天上南韓小學,同學們都對我很好奇,但一周後就開始有很多關於我曾在北韓殺人或我家裏有槍的流言。」除了同學的語言欺凌,Sunny的網上影片也負評如潮,有人更要她滾回北韓。飽受壓力下,Sunny一年前決定關閉頻道。朋友也為她抱不平,「北韓人跟我們的分別,只是分開住在南北韓兩個地方,我們使用同一種語言,脫北者也跟平常人一樣,北韓的困苦是領導者的問題,所以不應對北韓人有偏見。」
渴望統一 家人團聚
現時修讀藝人經理人課程的Sunny雖然得到朋友的諒解與支持,但現實經歷說明,她的脫北者身份會一直提醒着她,她不是南韓人。根據「北韓人權資訊中心」調查顯示,約兩成受訪者有想過重返北韓,許多脫北者在南韓要面對的,除了是適應社會的步伐,也常因離鄉的孤獨而情緒低落。因此,部份脫北者會萌生重返北韓的念頭,但如果真的有機會,她會選擇回去嗎?「當我想念姊姊時會有一刻想過回去,但我絕對不想回北韓,因為回到北韓我可能會死,生活或會比以前更痛苦。我希望兩韓統一,就算不統一也希望北韓能開放,讓大家可自由進出南北韓。」對Sunny來說,幸福不是取決於生活在南或北,而是能夠跟家人一起,無人能預計南北韓會否統一,但這天尚未來到前,她還是會努力生活,笑着等待與家人重逢的一天。
南韓政府點幫脫北者?
統一院:脫北者需要上為期三個月的生活課程,學習如何融入南韓生活及適應現代科技產品,包括如何使用手機、電視遙控及馬桶(北韓人慣用蹲廁)。
福利:提供五年福利援助,包括免費住屋、豁免學費及每月75萬韓圜(約4,950港元)援助金。
記者:陳靜雅
攝影:張志孟、陳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