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友現都管倪匡叫倪老爺子,由小倪匡,倪大哥到倪老爺子,耗去多少個春秋?我不改習慣,一直叫「倪匡兄」。算算相交近半世紀,近年殊少往來,友誼在心中。倪匡著作甚夥,最負盛譽者莫如《女黑俠木蘭花》和《衛斯理傳奇》,前者六十集,後者-百四十五個故事,誠世界紀錄。最近杭州小潘在東南亞某酋長哪裏,淘到了第六十一本《木蘭花》——《 魔鬼海域》。諸葛慕雲以之跟昔日出版的六十部仔細排校對比,確定「是一篇以前沒有看到過的,以前任何一套木蘭花全集故事,都沒有收錄這一部。」我相信倪匡自己也不知道原來《女黑俠木蘭花》並非六十本,而是六十一本。我更狐疑日後會否有第六十二本的出現?因為倪匡兄當年氣盛筆健,自己也不知其數。某年某日,我出示一部小說,是他寫的,詢及內容,搖頭道:「弗記得哉!」小說內容不復記,卻甚少重疊,真是奇哉怪也。我嘗以為《女黑俠木蘭花》源自《女飛賊黃鶯》,倪匡極力否認,還有些不悅地說:「小葉,我寫得比小平好得多!」倪匡兄發火,非同小可,我彎腰打揖,笑哈哈道:「你老說得是!」心底不作如是想。在我寫的《我看倪匡科幻》一書裏,有「以為木蘭花出自女飛賊黃鶯」之語,竟給倪匡用紅筆刪了。(倪匡崇尚創作自由,他過目的文章,從不橫加斧削,這大概是唯一的例外吧!)如今,《木蘭花》熱度跌了,論者多以衛斯理為主,研究者眾。敝帚不自珍,要說到衛斯理專家,咱沈大哥還能算一個!而且是最早論述衛斯理的專家。早在八十年代初,已寫了兩本專門研讀衛斯理的「大著」,便是《我看倪匡科幻》和《細看衛斯理小說》。前者台灣遠景出版,後者香港天聲發行。說來湊巧,兩位出版社老闆大抵都已在地球上消失了。前者遠景沈登恩歿於肝癌,英年早逝;後者天聲鄭雪魂(多詩意的名字,卻是個虬髯客。)負債累累,人間蒸發,打八三年起,迄今已三十六年。道左若相逢,怕亦認不得廬山真面目。這兩本「大著」其實都是急就章之作,前者四天寫畢;後者稍慢一點,也不外是一個禮拜。形式採自《倪匡看金庸》一書,短小精悍,有捧有批。倪匡說得好,只讚不彈,民斯為下矣,誰看?這兩本書,寫得稍好的,是對《眼睛》、《頭髮》和《尋夢》的分析,餘因趕稿,平平無奇。因為偏嗜此三作,用心研讀,寫來得心應手。到目前為止,衛斯理著作中最愛讀的仍然是這三部罕有佳作,尤其是《尋夢》,時空交錯,井井有條,一看難忘。
台灣後來有個葉李華,從心理角度看倪匡,還續寫衛斯理,正好犯了我續寫原振俠的老毛病——狗尾續貂。我八年病亂,因而悟得:前人之書,絕不可續。倪匡說過「小葉,你既能寫,何不自創一個人物?」少不更事,不納忠言,捱了記悶棍。吃一塹長一智,小說不再寫,專攻掌故,輕輕鬆鬆,自家舒服。近年上海冒出一個小壽頭,署名「藍色手套」(小王),專事研究衛斯理,自一四年起到一八年,整整花了四年時間,梳理衛斯理系列當中人物腳色,寫成《倪匡筆下的一百零八將》。前幾年豐林出版社重印我舊作,將遠景和天聲二社出版的「大著」合為一冊。我央藍色手套寫一些,他就忙獻寶。看了,嚇一跳,這個小弟弟迷衛斯理呀,迷到昏了頭,居然連衛斯理吃什麼、穿什麼?也清楚地勾勒出來,用心之專,治文之勤,沈大哥自嘆弗如。小王工餘有暇,不喝酒唱歌,埋首書房,寫的盡是有關衛斯理的文字。最近出了兩本書,一是台灣風雲文化的《來找人間衛斯理——倪匡與我》;其二是香港天地《倪匡筆下的一百零八將》。倪匡不避嫌疑,序之曰——「小友藍色手套者,衛斯理專家也。對衛斯理故事之熟知,宇宙三名之內,而本人區區在下,反而不在這三名之中,這種怪事,也只有在衛斯理故事周圍才會發生。」隆而頌之,實非虛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