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戴倫(Bob Dylan)在我成長中的音樂從未佔過多少癡狂份額,倒是有種遲來的激動。
聽說他不要別人只着眼他的音樂創作,他說自己更多是位詩人,然後才是音樂家。總是予人迷離難懂的戴倫,他所創作的東西成為了歷史學家永遠神瘋的題材,卻又有太多人繼續追問,我們到底想要知道甚麼。
戴倫是二十世紀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民謠搖滾音樂家,前兩年一直謠傳關於戴倫的私密檔案終於曝光,他海量的手稿甚至早於15歲時隨身攜帶的小記事本上有他寫下的詩句,還有後來多番修改的歌詞創作,發黃紙張上的煙灰迹咖啡迹都是歷史留痕;筆記散文和古舊零碎的影片錄音帶,更有趣是發現了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邀約合作的名片和一張寫上了尊尼卡殊(Johnny Cash)電話號碼的紙條,他的舊錢包和回律師的信件等等,成為了千萬美元獲得的珍貴史料,也將在戴倫藝術館向世界開放。
戴倫對此相當欣喜,這將是他往生後最重要的材料,他深信人們必定會對他作出研究。怎麼也好,對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階段造個記錄。畢竟戴倫已經78歲,你如何看待他幾乎不是關心的問題,反之是他創作經歷與心情,寡言少語的他有一雙銳利的眼睛篤定說:「生時我活得像個詩人,死後也是個詩人。」
那麼,到底他是誰?專家們也只能把所得的東西拼湊起來掃描一下,這不過是等同戴倫的某個表情,沒有人知道其他。寫生散文詩篇或雕塑,多面體的人生從不多作說明,他一輩子在唱給你聽。
我看盡了他的訪談,然後又重回起點去聽他的音樂,聽了又再重新思考他的說話,實在愛瘋了的一個男人。最新上映的戴倫紀錄片,由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執導,未必能完全解開你對他的謎題,或許走近點就可以了,正如他的歌:「昔日我如此蒼老,如今才是風華正茂。」
不只是諾貝爾文學獎,原來戴倫的歌詞是被美國法院法官們引用得最多的一位詩人歌手。
着實要輪迴多少趟才懂他依舊蒼涼的歌調:「沒人是完全自由的,即使是鳥兒,也有天空的束縛。」
撰文:陳海琪
藍調時光
廣播人。寫作人。電視節目主持人。一直相信:只有逆風而行,才知道飛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