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菜 - 何秀萍

友誼菜 - 何秀萍

他們的每周一聚總是吃四人套餐。無論是三個人吃還是五個人吃都一樣,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四個人,三男一女。

開始的時候他們不過湊巧在同一時段吃午飯,不是公認的一時至二時,而是一時三刻他們才出來用餐,在同一家食店時常碰見大家。

小店桌椅有限,單身食客有時要被分配到一起坐,就會看到大家點的餐,見多了面便開始搭訕起來。小陳記得彼得問他:「老友你個A餐豬扒煎得好靚喎今日,早知我都食啦!」小陳答他:「你嚿魚都唔差啊,呢度啲水準幾穩定㗎,唔係都唔會成日嚟啦!」彼得啜了一口冰咖啡:「我嚟之前已經諗緊今日食魚定食肉好,擲咗公字決定食魚啫……」。以上是小陳和彼得認識的經過,那天他們吃完午飯,還在路邊抽了一根煙才各自回去上班。

之後如在午飯時相遇,他們也會坐到一桌,有一搭沒一搭閑聊,內容也是圍繞食物。然後有一天,坐在他們鄰桌的一個獨身女子,問他們可有興趣一起分享一份西多士,因她很想吃而一個人吃不下一整份,兩男義不容辭,於是三個人就西多士的歷年變化又聊了起來。一個資深店員走過來亮出手中一張印刷品,向熟客們推銷晚市新猷:《老闆私房小菜套餐》,有四位、六位、八位三種,任選小菜有三四十款。他們取起新印好的單張細看,好像四人套餐最化算,三百多元的價格包括例湯、燒味一碟、任擇三款小菜和甜品,看得各人食指大動。彼得興嘆:「我呢啲孤兒仔,無福消受啦……」,小陳也自招:「我咪又係無人無物……」,中女母性一觸即發:「吓?咁你哋平時夜晚食乜㗎?」「佬飯囉!」,彼得比較健談:「間中會去食餐好啲嘅,但係一個人食中菜好無癮,食西餐一支公飲wine好無趣」。姐姐發辦:「咁兩位有無興趣每個禮拜搵晚約埋一齊食晚飯呢?可以食多啲嘢,又有人傾講吓無咁悶。」

愛吃的人一拍即合,他們的第一頓晚飯就約在該星期五下班後,先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試菜,由老闆私房小菜四人套餐開始看看大家是否有食緣。小陳帶了公司IT部門的一個毒男P仔來,說不忍心看到經常要加班的年輕人每晚都吃便利店叮飯。飯桌上P仔最沉默,但竟會不看電話專心吃飯,津津有味。小陳很開心覺得沒帶錯人來,有時還為P仔付他那份飯錢。

姐姐叫Bobo,是90年代隨父母移民加拿大那批人,現在因公駐港,住公司宿舍,即高檔劏房。難得遇上投契的「飯腳」,爽朗的寶寶姐便提出組織這個皆大歡喜、能屈能伸的一週一飯團。四人飯局止於吃飯,吃完便散,人數間中有加減,三人便成局,有時其中一人若有朋友想吃也可加入,反正必定是點四人套餐的,每人點一個菜,他們專選那些記憶中的家常媽媽菜,每次也必定吃光,絕不浪費。咀巴不忙於咀嚼的時候也會言不及義說說笑笑,彼得會問各人吃過最棒的雲吞麵是哪家在哪裏,P仔一臉茫然很明顯雲吞麵於他是古代食物。寶寶姐會說及她從小到現在都沒變心的最喜歡的食物和她的擇偶條件是首先對方不能喜歡吃「放題」,偶爾吃吃無傷大雅,但很熱衷則很道不同的說。小陳不擅言詞但對食物的喜惡也很分明而且很愛啃骨頭,連例湯的豬骨也樂此不疲地吃得很乾淨,還自嘲說自己生肖屬狗。

在同一飯店聚餐一個月後,他們開始商量各自去發掘各區的小菜套餐,甚至不同風味的地方菜套餐,然後湊好日子時間一起去吃。結果發現令人滿意的不多,有些既不好吃還換來一肚子氣,在此地能提供經濟實惠又有烹調功夫的良心食店畢竟可遇不可求。碰過一些釘後,他們鎖定了三家一致認可的食肆,心無旁騖地輪流光顧,而飯桌上不時會有人獻出水果、糕點小吃或異國特產,是因為誰想吃時令食品便買來分甘,有時是某人出差帶回來的手信。

然而在節慶日子,他們說不要約飯吧,將位置讓給那些過時過節才一起吃頓飯的家庭。

(注:畢明放假,專欄「唯有杜康」本周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