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近期屢有挑釁動作,被指是耍流氓手段。但分析指伊朗獨力難抗美國經濟制裁和軍事高壓,所以想拖歐亞國家落水,幫手約束特朗普政府。
挑釁製造緊急感
智庫「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伊朗專家杰拉曼邁赫(Ellie Geranmayeh)認為,伊朗近期挑釁是要在「歐洲國家、中國和俄羅斯之中製造緊急感」,希望這些國家代伊朗出頭,約束美國。
就以伊朗涉破壞油輪事件為例,最受海路石油運輸受干擾打擊的,是依賴中東石油的歐亞經濟,令歐亞國家有必要站出來。此舉亦會影響沙地阿拉伯和阿聯酋石油出口,或想令兩國勸美國將對伊高壓政策降溫。
她認為伊朗揚言快要突破核協議對提煉濃縮鈾的限制,同樣是想製造足以令歐亞大國介入的危機,但可在歐亞出手時輕易煞停。
不過,專家指伊朗玩這種變種「看看誰先縮沙」博弈,已不是「膽博膽」賭對方先害怕縮沙,而是博旁觀者眼看快要撞車勢受波及而出手介入,風險也大得多,隨時令核協議完全崩潰或爆發戰爭。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