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電子煙大行其道,但用戶往往忽略其電池過熱和爆炸危機,前日有美國醫學期刊披露實例,有高中生吸食電子煙時發生爆炸,下巴被炸出大血洞,牙齒飛脫;爆炸非單一事件,單是美國2015至2017年就有逾2,000宗,當地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擬立標準規管。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道,17歲煙民伯頓(Austin Burton)獲母贈一款美國品牌VGOD電子煙,原為輔助他戒煙癮,豈料去年3月某晚在家中吸食時忽然爆炸,出事時伯頓看到一道強光,下巴劇痛,本能反應馬上扯出口中電子煙,但下巴已炸裂,兩厘米的骨塊和多顆牙齒飛脫。
滿口鮮血的伯頓跑到客廳向父母求救,其母說:「他流了很多血,下巴有如穿了洞。」由於伯頓居住的內華達州鄉鎮醫院沒合適設備,父母半夜飛車逾400公里山路,將兒子送到最近的猶他州鹽湖城創傷中心急救。
鋰離子電池有熱失控風險
為伯頓急救的醫生拉塞爾說他送院時驚魂未定,一直說「不知電子煙會爆炸」,牙齦下要植入骨板修補。拉塞爾估計意外是電池爆炸所致,故以案例撰寫論文,希望引起關注:「電子煙賣得成行成市,但人們購買前必須知道,電子煙可在口袋爆炸,甚至炸開你的臉,存在健康風險。」VGOD至截稿前未回應傳媒查詢。
事實上,伯頓這類年輕電子煙民不在少數,密歇根大學去年12月研究發現美國40%應屆高中畢業生 (12年級)都曾吸食,俄勒岡州和紐約都曾有青少年吸電子煙炸盲眼的意外。據《英國醫學期刊》去年由喬治梅森大學領導的醫學報告,電子煙用的鋰離子電池常有「熱失控」風險,可致着火爆炸,單是美國2015至2017年就有2,035宗相關爆炸和燒傷案。
電子煙當中,機械煙因耗電較大,爆炸風險亦較高,今年2月德州一名成年男子吸食機械煙爆炸,碎片插進頸動脈失血致死;去年佛州另一男子亦在吸食機械煙時爆炸,頭部受創而死。暫不清楚他們吸食哪些品牌的電子煙。
FDA對電子煙過熱和爆炸事例亦表示關注,擬訂定產品標準以減少電池問題,但目前局方未有統計相關意外數字,亦未強制回收出事產品。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