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的貿易戰突然升溫,令金融市場的負面情緒加劇,導致5月份香港股市跟隨外圍市場一同大跌,恒指一度跌穿27000點關口。
貿易談判未果,雙方轉而提高關稅,更重要的是,科技成為了兩個經濟大國的主要戰場,有中國的科技企業已被美國政府列入為黑名單,美國公司禁止使用涉及公司的任何電信設備。展望未來,科技仍然成為兩國的磨心。
中國的經濟數據同樣令人失望,工業產出、零售銷售和固定資產投資均未達預期。衡量工廠經營者情緒指標的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於5月份降至49.4,較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當數據跌至50以下,代表該範疇已跌入萎縮區域。
以行業視之,科技和工業產品的表現最差;至於公用事業、房地產和建築業等重點行業的表現相對平穩。
當然,大家也不要忽視估值的因素,今年首四個月股市急速上升,令市場本已累積了一些的沽壓,所以大家趁貿易衝突有變數時獲利離場,一點也不出奇。現在的問題是,這場貿易衝突的升級,是否意味着中國市場會重回2018年的熊市局面?
中央寬鬆政策見效
筆者認為可能性不高,這一次的下挫,反而可視之為一種正常的回調。關鍵之一,是中國的經濟形勢跟去年已經不同,在2018年,中國正面對信貸緊縮及經濟減速,但是到了2019年,中國政府已陸續推出了多項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包括了扶助民企信貸、大幅減稅降費等,有望穩住經濟環境。
距離日本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峯會,還有一個多星期的時間,相信在這之前,市場將會密切關注中美兩國的公開言論,任何風聲都有可能影響股市上落,可以預視市場將會持續波動。
筆者認為,投資者可以趁股市回調之際,發掘一些具有結構性增長、並有能力避開貿易戰影響的企業,例如垃圾發電、新能源及聚焦於本地消費。另外,本地銀行業也值得重視。本港部份銀行擁有快速的貸款增長,其不良貸款的水平更普遍優於內地銀行業,並派發不俗的股息,由於大市已從高位回調不少,其風險調整後回報頗為不錯。
但另一方面,筆者對於電訊服務供應商的前景較為看淡。一方面,中美正就科技發展互相角力,或會拖累中國5G的發展進度,再加上5G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無論有沒有政治因素的影響,短期內本來也難以看到成果。
鍾秀霞
安聯投資高級基金經理
本欄隔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