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分垃圾 - 李純恩

七月一日分垃圾 - 李純恩

上海市政府搞環保工程,於七月一日起,上海市民家中垃圾一定要分類之後才可以扔出去。上海人開始頭痛了。上海人頭痛不是因為他們不環保,而是被垃圾分類搞得六神無主。

上海將垃圾分成四類,一是可回收垃圾,如膠袋廢紙之類,二是有害垃圾,如電池電腦之類,三是乾垃圾,四是濕垃圾。前兩項目搞得清楚,後兩項就混亂了。比如一隻糭子,糭子肉是濕垃圾,糭子殼卻算乾垃圾,一隻糭子吃到一半想扔掉,要把糯米肉扔進濕垃圾桶,再把糭葉剝下來扔進乾垃圾桶。為什麼這樣複雜,當局解釋是處理濕垃圾的機器處理不了像糭葉那樣長纖維的物料。所以,如果吃甘蔗,甘蔗渣是濕垃圾,甘蔗皮又是乾垃圾。喝一杯奶茶剩一半,茶杯飲筒是可回收垃圾,杯裏的茶水和珍珠就是濕垃圾,要分兩次倒在兩個不同的垃圾桶裏。要是吃炒蜆更麻煩,蜆肉是濕垃圾,蜆殼是乾垃圾,要是蜆沒吃光去倒,還要在垃圾桶邊一隻隻挑出來分類,原因很簡單,就是處理濕垃圾的機器打不碎蜆殼,蜆殼就要當乾垃圾處理。

諸如此類,上海人,尤其是七老八十的資深市民,每天倒垃圾的時候對着四個垃圾桶發愁,手裏湯湯水水又濕又乾一包垃圾,不知究竟應該拆開來往哪個垃圾桶裏放。於是政府就招了義工守在垃圾桶邊上做後援,只是有些義工對了幾天垃圾,還要動手分拆,吃不消做了逃兵。七月一日,垃圾分類條例在上海正式實行,每天倒垃圾也硬性規定了兩段時間,不按規定倒垃圾分垃圾,就要罰錢。到了垃圾站錯放垃圾,也要罰錢。所以上海人現在也是一說起七月一日這個日子就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