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股反彈,主因是預期美聯儲將短期內減息,甚至在本月下旬出現。執筆時仍未有議息結果,但筆者認為將維持利率不變,因為當前美國數據仍未明顯走弱,短期數據(如非農、新增職位)有點反覆但未至於走弱,至少長期數據如失業率仍在4%以下,核心通脹徘徊2%等仍處於較健康水平。(如不,市場有可能對美聯儲的獨立性失去信心,屆時市場波動料比貿易影響更大!)。那為何股市如此興奮?除了因消息而作出的膝蓋反應外,亦因為美聯儲暫停了縮減資產負責表(「縮表」)後,市場上因多次量寬餘下的游資仍在,當利率預期有變化,資產隨歌起舞的情況便出現,而非客觀地考慮當前市場的核心問題:中美貿易磨擦和環球經濟衰退的隱憂。
首先,短期內最影響市場走勢的,相信是G20峯會中,中美元首會否達成一定程度共識。美方較早前威脅會考慮把餘下3,000億以上的貨品關稅全面提升至25%,在中方態度仍較強硬時,預期元首們見面時達成有效共識的機會低,反而會面後或重啟官方談判,這已是可預期的較好方案;相反,如有任何閃失,環球跌勢將在近日的反彈浪後再次出現。
環球經濟衰退陰霾揮之不去,其實早在上年尾至今年第一季,環球數據已開始轉弱,現時美國孳息曲線倒掛的水平比年初更明顯。紐約銀行預期未來12個月美國出現衰退的機率已近30%,過去十年除金融海嘯外(當時是42%)未見出現。另參考過去廿年歴史,美國減息潮開始後九個月至一年,美國經濟便真正出現衰退,如預期今年9月出現第一次減息,12月第二次,啟動減息潮後一年,即2020年中起會大機會出現衰退,巧合地如中美未能達成共識甚至全面惡化,6至9個月後經濟數據便受到負面影響,即約在明年中發生。
中美貿易惡化只是啟動環球經濟衰退的引爆點,而非主因;減息只減輕衰退帶來的痛楚,而非解決問題方法,因今天或未來經濟陰霾是需求面而非供應面問題。
李振豪
星展香港零售銀行業務及
財富管理高級投資策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