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
6月8日凌晨時分,在不同的媒體中已經醞釀着有關香港遊行的呼籲和資訊,那一個晚上,我們帶着兩個孩子前往台灣的婦幼中心,一起準備迎接即將來臨的家庭成員。
當初我們有詳細討論過,如果我們仍在香港生活,一定不會考慮生第三個孩子。計劃趕不上變化,原本的一家四口,無親無故的來到台灣,就已經有一種相依為命的感覺,擁有越多就怕失去越多,自從我知道懷着第三個寶寶的時候,常常胡思亂想,擔心如果我生孩子有甚麼意外,老公可以一個人帶着兩個或三個孩子,留在台灣繼續生活嗎?還是迫不得已要回香港?縱然台灣生仔的醫療環境比香港好,但要承受第三次開刀剖腹產還是很害怕。
準備入手術室前的一晚,我們一家四口都在婦幼中心的待產室過了一個漫漫長夜,醫護人員不時進出為我做檢查、打針、安裝胎心機等準備工作,我就更加徹夜難眠。夜闌人靜,三父子在我旁邊的梳化床上呼呼大睡,我滑動着手機,看着facebook上有關香港局勢的變化,讓我們這些已經移民的香港人更加無奈,為人父母的,總為下一代的生活設想,究竟我們的孩子長大後的社會變成怎樣呢?我們要怎樣陪伴着孩子走他們的路呢?以前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現在我們還可以為孩子的將來種下甚麼呢?
我終於撐到天亮,要進手術室了,迷迷糊糊的誕下了我們家的第三個兒子。在台灣的婦幼中心生孩子, 產後病房環境和設備像五星酒店一樣,我們有自己的獨立房間,有可以睡四個人的雙人床等,之後再和大家詳細介紹台灣婦幼中心/月子中心的環境!母子平安了,下午時分,麻醉藥力漸過,人越來越清醒,一家人迎着新生兒誕下的喜悅,但仍偷偷看到老公不時滑着手機,神色凝重。「如果不是我們剛好要生孩子,我可能已經坐飛機回香港了!」老公在晚上有點痛心地說。
兩年前我們下定決心移民台灣時,我只單純地為着孩子讀書和一家人的生活設想,可能很多香港人都單純如我,覺得政治與自己無關,但時移世易,轉眼過後,發現原來我們的香港已經被人溫水煮蛙。
隔岸念香港 為下一代加油
兩年後的今天,隔岸觀火,讓我們更加點滴在心頭,這陣子在網絡上向我們查問移民台灣的訊息多如飛雪,更有些香港媽媽告訴我,她很想帶着孩子離開香港覓出路,但不知何去何從。我們身為三個孩子的父母,身在異鄉,心繫香港。看到了眼前這個幼小的初生之犢,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欣慰,也提醒我們,為着我們的下一代,要更加努力捍衞我們相信的是非黑白,今天的努力和抗爭,其實只是為了眼前這群小孩,將來還可以有呼吸的自由。無論是台灣或香港,都要團結和加油!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