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風箏大叔日日少年時 這一天他們會飛

【港情講趣】風箏大叔日日少年時 這一天他們會飛

【港情講趣】
「揸向左!」「行向右!」「睇住!」「虛位上啊!」只聽聲音,不看畫面,你可能會以為自己身處一場賽車比賽,但事實,這裏是清水灣郊野公園的一角。這些叫喊聲的源頭是一班放風箏的大叔!見他們紮穩馬步、手握線轆、七情上面,他們放的並不是一般的風箏,而是在空中鬥個你死我活的競技風箏!

競技風箏,又稱為「打鬥風箏」,顧名思義,就是用風箏來決戰。和一般休閒的風箏不同,競技風箏面積比較細,款式簡單,沒有多餘的裝飾,使風箏盡量輕身,方便對決時快速移動。

年過六十、花名「肥強」的強哥是競技風箏發燒友,已在大坳門放了二十多年風箏。「以前大家都很瘋狂,每日都有三十多人在這裏放風箏。」後來大家還一同成立了「香港風箏競技會」。可惜近年不少鳶友都因年邁而減少出來,現在一星期大家只會聚首三日,人數亦只剩下不足二十人。

競技風箏在香港比較少人關注,但原來香港風箏競技會每年都在世界賽取得佳績。今年4月,香港代表就在青島舉行的第十五屆風箏錦標賽中勇奪競技風箏冠軍。「其實很多地方都有人玩競技風箏,例如印尼、馬來西亞、巴西、印度等。」

競技風箏是由紙、竹做成的,有別於一般休閒玩的膠風箏。而風箏線亦是可分解的棉線,一扯即斷,十分安全。

競技風箏一對一 左轉右飛𠝹對手

競技風箏是速戰速決的比賽,兩隻風箏由起飛上天到分出勝負只是五至十秒間的事,「所以我們一天可以放到五十、一百隻風箏。」比賽是君子之爭,只會一對一。雙方風箏在起飛後,利用空中不同位置的風向,即「追流」,做出不同招式飛近對手。當兩隻風箏接近對方後,雙方就開始發動攻勢。兩隻風箏接觸只有一點,即「線𠝹線」,哪方首先發到力去𠝹斷對手風箏,即就勝出。比賽過程說起來簡單,但要把風箏在空中控制得得心應手就十分困難。「其他人玩的風箏只會直行(向上飛),我們就不同,可以控制它向東向西,像駕駛着一輛跑車。」強哥自信滿滿地說道。他更即席示範了將風箏由左飛到右,再由右飛向左,游刃有餘。其間,強哥只專注地在大腿上來回搓着線轆,沒有平時我們放風箏拉扯的動作,身體亦沒有明顯搖擺,「你的身體不用跟着風箏動,你只要揸緊『軚盤』控制就行。」

競技風箏之所以和其他風箏不同,可以操控方向,皆因本身夠輕身。當它們飛到上天後,就會在空中高速打轉。只要玩家夠眼利,抓緊風箏的頭,指對方向的一刻,然後搓一下線轆放線,風箏就會跟住風箏頭指向的方向飛,繼而向對手的風箏發動進攻,「競技風箏迷人的地方,就是你能把風箏控制自如。」

這班風箏大叔除了每人都手握着線轆之外,褲上還掛着兩條「跑道」呢!「褲上這個裝置是用來保護大腿的,纖維棍(線轆)搓來搓去會弄瘀肌肉的!」別以為放風箏只是輕鬆消閒的活動,要像強哥他們這樣蹲着半日,腰、腳、頭、手全用來控制風箏,還要在烈日下暴曬,運動量都不少,「曾經有幾個青年人來和我們一起玩,只玩了半日就捱不住走了!」

對着一望無際的大海,一班風箏發燒友的眼中只有風箏。「雖然動作差不多,但你永遠不會悶的。」強哥說道。每次對決都有不同對法、不同天氣、不同「𠝹法」,更何況有一大班朋友。這裏聚首的都是「以鳶會友」、相識了十多年的「對手」。有時大家對鬥得激烈,少不免會興奮叫嚷起來,強哥笑說這嚇怕了不少人,以為他們這班大叔很「惡死」,「其實大家對贏輸都不太在乎,志在和朋友玩樂而已。」

人生倒數:可以玩就玩

強哥和一眾鳶友之所以如此沉迷競技風箏,全因兒時的情意結。「年少時風箏是很重要的娛樂。一隻風箏幾毛錢,當時來說是很奢侈。」可是,以前的家長卻不讓小朋友玩風箏,「當時放風箏都是上天台放,很危險的,有時玩得忘形或為了撿風箏,會不小心墮樓或被車撞倒。」難怪當時強哥的父親三番四次阻止他放風箏,還試過親手把他的線轆打爛。現在風箏對強哥來說,是遲來的童年呢。

「放風箏對我們這班老人家來說,算是人生最後一個階段吧。」強哥多次笑說自己和其他鳶友已在倒數人生,「我們個個都五、六十歲,人生只剩三分一的時間,可以玩就玩!」現時強哥和大部份成員已沒有參加風箏比賽,他們只有一個心願,「希望能有多一些年輕人加入我們,令這個玩意不致式微吧。」

鳴謝:香港風箏競技會

除了一般傳統的手動線轆(圖右),還有機械線轆(圖左),用啤令加快放線,令風箏的飛行速度更快。

由於線轆需要在大腿上來回搓來控制風箏,玩家一般都會自備「跑道」來保護自己,部份更會自備「護陰」。

以前放風箏的人太多,每人都會有自己的專屬風箏圖案,一放上天就讓人知道自己來了。

年過六十的強哥和其他鳶友都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接觸競技風箏,以免日後式微。

強哥說:「人生只剩三分一的時間,可以玩就玩!」

採訪:Irene方嘉
攝影:周家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