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港力保自由火種

外媒︰港力保自由火種

【不撤不散】
反送中示威迫使港府無限期暫緩《逃犯條例》修訂,但前天上街示威的人數更多。外媒認為事件已挑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權威,北京或會再收緊箝制本港,但香港如能保住中國走向自由的火種,也許是中國變好的希望所在。

美國《華爾街日報》形容港人在反送中示威抵抗北京加強箝制,已成「習近平所受最高姿態的挑戰」,並指港人起義除了打擊北京想香港跟內地完全融合而不生亂的長遠目標,亦可能啟發內地其他地方有類似行動,也打擊習近平的台灣統一大計。

「北京仍難奪取現有權利」

報道引述約翰斯霍普金斯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說:「事件反映香港社會對於現有自由遭北京的直接攻擊,已發展出很強大的防衞力,北京仍未找到沒有觸發大規模動盪和流血風險的方法,去奪取現有權利。」

英國《泰晤士報》分析指港府雖已讓步,但示威者沒有大勝的喜悅,而是覺得另一場「長久和危險的政治戰爭將開始」,特首林鄭月娥已沒有政治前途,但重點不是她的去留,而是她聽命的北京高層,很多港人都懷疑《逃犯條例》修訂是她個人主意而跟北京無關的說法。

美國《紐約時報》亦引述美國駐北京學者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說:「事件進一步削弱習近平的全能而且高瞻遠矚的領袖形象。」《紐時》指周日近200萬人上街,人數出乎意料的多,意味習近平的危機未完,他或難以迴避責任,他的領導班子將遭批評,而中共審查單位在竭力封鎖「反送中」消息,顯然是意識到有關消息可能鼓舞習近平的批評者。

法新社引述美籍中國問題專家利明璋(Bill Bishop)指,北京為免挑起火頭,會避免嚴厲鎮壓,但會以隱蔽方法加強箝制本港,很可能會加強中共和屬下組織在本港的角色。北京時政觀察人士華頗指習近平可能會等港人反抗情緒降溫後,才要港府集中懲罰死硬派示威領袖。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指,很多內地人造訪香港和台灣後,都會帶着對政治和媒體自由的新觀念回國,憑着運氣、堅持和國際聲援,香港和台灣或能保住中國走向自由的火種,直到中國開始改變的那一天。
法新社/英國《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