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站、信息戰已是抗爭常態。每日都收到提示通訊錄上的朋友有人加入telegram。大部分群組,無論是反送中相關信息群,還是日常生活的朋友群、興趣組,這些天都是信息集散地。大家既傳播金鐘實況、需要的支援等等即時新聞,也會分享信息安全貼士,如何遠程抹去手機信息,如何使用虛擬號碼,從而應對軟件受到攻擊而引起的泄密。
傳統媒體一一淪陷,大約只有《蘋果》沒登支持送中的投名狀。新媒體愈戰愈勇,不少大料都第一時間由它們傳出。這期間《蘋果》、《HKFP》分別轉向付費和發起眾籌,目前看支持率都不錯,信息有價的理念隨着這次抗爭也愈發受到認同。
信息的接受是另一回事。這幾天在深圳,屢屢被人問香港到底發生什麼。雖然輿論管控密不透風,甚至香港兩個字都是敏感詞,但社交媒體境外用戶一波波前仆後繼的圖片文字分享還是讓不少人感到有大事情發生。
當然也有媒體義正言辭污衊學生,好笑是其中一篇維護警察的文章開頭貼出吳彥祖在《美少年之戀》的警察造型,緊接着是受傷警員的圖片,寓意對比香港警察怎麼如今這樣慘。看了只覺好笑,且不說電影影射的警鴨案如何不堪,電影中的同性戀情節向來都是這些媒體諷刺的對象,此時倒成光輝模範。
果不其然那張警察被誤傷後的流血圖片廣為流傳,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都有人相信這是襲警的罪證。圖像在這方面有先天劣勢,容易被人操縱起到反作用。複雜的局面需要詳盡的解釋,不少媒體製作了反送中懶人包。在社交媒體看到熟人分享假新聞就把鏈接貼上去,用事實和理據說話。
也有更好笑的信息戰,比如這兩日瘋傳的長者圖,利用人們對於皇權的崇拜和恐懼,搬出大皇帝來批判林鄭,也有奇效。
奧古斯都有言:慢慢地,快行。抗爭包括信息戰亦是如此,大家成長的速度一日千里,然而仍然長路漫漫。我們唯有慢慢地,繼續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