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訪問】香港本土品牌雞仔嘜,不知不覺已傳到第四代。80後譚天逸是譚家二女,原本她無意接手家族品牌,但看着爸爸的白髮天天增多,五年前決定不再外闖,跟姐姐譚天韻一齊回雞仔嘜幫爸爸手,她們最大希望就是可延續這香港品牌,成為一個百年字號。
不屑跟內地品牌鬥平
雞仔嘜今年踏入66歲,老闆譚建東亦已65歲,但他從沒有要求下一代接手,順其自然。作為父母,他認為對子女的保護傘不應太大,每事管、每事問,只會適得其反,要發掘潛能,就應給予空間讓他們摸索。假如第四代真的不接班,他指公司都已準備了機制,讓有能者居之,「傳承有好多種方法,係咪一定要自己落手落腳?我覺得文化傳承好緊要,同事有呢個理念都可持續發展落去。」
有別於一般廠佬,譚建東文質彬彬,六十年代已留學英國,亦讓女兒從小獲得最好教育。這跟經營雞仔嘜的理念一樣,他在用料選材方面都要用最好,甚至因不屑跟內地品牌鬥平鬥賤,放棄中國大市場,至今都一直專注服務香港人。
姐姐譚天韻目前主內管數,二女譚天逸主外負責市場推廣,爸爸都特別為兩女安排有關成衣、紡織等行業知識的課堂,讓她們能更好融入公司,「睇見佢哋都好融洽,同事叫佢哋『格格』,初初唔知以為係挖苦,但原來唔係貶意,係親切的花名。」
與父工作難免有爭拗
譚天逸亦分享跟爸爸一起工作的點滴,她說有時難免有爭拗的時候,「當有唔同意見,大家都會好快冷靜,互相講『對唔住,頭先個態度唔好』,之後就ok,好多嘢都唔會過夜。」她指爸爸從小都不會將公事帶回家,現在都保持優良傳統,有時她跟姐姐在家談起公事,媽媽都會提醒大家已放工。
雞仔嘜在香港已走了66年,由唐山大兄潮物,到人人必備的羊毛底衫,未來又會如何發展?「競爭對手多咗,天氣又暖咗,生意係難做,時代唔同,就要畀唔同產品客人,所以將來做咩都好,最緊要保持個passion,將熱誠同生意結合,喺自己範圍要做得比人更好。」這是爸爸傳授給女兒的錦囊。
記者:鍾耀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