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大遊行】
【本報訊】今年父親節,遇上6.16大遊行,遊行隊伍裏的父親,「慶祝」活動變得不一樣。同樣是帶着子女全家出動,往年徐先生會與家人悠閒吃飯,蔡先生會與家人慢慢喝茶,徐先生則會與家人郊遊,這些慶祝父親節的活動,都因為反送中而變成帶子女來到銅鑼灣街頭。幾位港爸,一邊行,一邊向年幼子女講解他們聽見的「林鄭下台」口號、看見的「學生沒有暴動」標語。父親節,爸爸走上街頭,是希望守護孩子的未來,而帶同子女上街,是希望他們以後仍有自由站出來,守護香港。
記者:趙曉彤
七歲女不打機 與爸爸同行
朱先生手裏拿着一束白花,身上繫着一條白絲巾,與妻子及女兒走在遊行隊伍。女兒今年7歲,逢星期日上午,要練習3小時羽毛球,之後回家與父親一起打機,但這兩星期,她都與父親一起遊行。今年父親節,她不能像去年一樣,只與父母一起舒服地吃一頓飯,而是額頭貼了退熱貼、肩上披着毛巾,邊行邊吃一個咖喱包,但父女同行,也算是一份父親節禮物。
女兒說,上星期日她遊行了6小時,很累了,原本不想來了,但又覺得林鄭真是做得不好,就跟爸爸說,她今天也要來。朱先生說:「如果沒有反送中,今天父親節應是我和家人共敍天倫的時光,不是要帶小朋友出來遊行,是因為一個人的堅持,令我們沒有了一些美好的時光。」
父指「母親論」離譜
他再次上街,是因為昨日看了林鄭記招,認為對方毫無誠意也毫無悔意,作為香港人,不會對她的言論「收貨」。他也認為林鄭的母親論非常離譜,為人父母如果以橡膠子彈及催淚彈來對付小孩,是非常嚴重的家暴,所以他這個家長一定要站出來。
這個父親,在6月12日早上一個人背着8樽水來到金鐘,希望自己是一個流動物資站,遇有示威者中催淚彈或中暑,他的水都有用。當日他到金鐘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照顧年輕人,他從不同社交媒體知道當日會有很多中學生到金鐘,覺得中學生太年輕,體能可能不及成年人,如果現場有衝突,他希望可以幫忙,於是在催淚彈的白煙裏,他不斷扶起跌倒的人,帶對方到安全地方。
然而,這個自視為「照顧者」的父親,卻發現自己不及現場學生勇敢。當他看見警察施發第一枚催淚彈時,聽見身邊中學生立即說:「我們上前,不要站在這裏,我們要上前令人明白,我們是和平抗爭。」而他看見催淚彈時卻呆站原地,猶豫着自己是否要上前。
不過,他還是走前了,因為他要親眼目睹經過,這樣才能以目擊者身份,見證學生有秩序、很關心金鐘的示威者,而不是政府口中的暴徒。他認為警方當日過份使用武力,亦不同意當日是暴動,「因為我在現場看見的是一個很和平的地方」。
6月12日,他看見金鐘有很多中學生,甚至有很多初中生,令他感到傷心。他回想自己在香港的成長經歷,第一次參與遊行示威,已是20年前,當時他30歲。此前他專注工作,而社會氣氛的改變卻令他必須關心社會,關心作為選民的手中一票,女兒出生後,他更留意社會,因為這關乎女兒的未來。
父親身份令他更勇於站出來反送中,因為他要守護小朋友的未來。他身邊很多同事和朋友也有下一代,相信港人決定生兒育女,是因為覺得香港應有未來,但他對香港未來仍然憂慮。如果女兒升中了,仍要像6月12日那些中學生一樣走上街頭,朱先生說:「我支持,我會陪佢去。」
6月9日出門前,他向女兒解釋當日的遊行,「你會不會陪我出去,或留在家裏?」女兒陪他遊行,走了幾小時,覺得很累,他跟女兒說:「你決定要走出來,就要堅持到底。」昨天早上,他又問女兒:「事情尚未成功,要再遊行,你跟我出來嗎?」女兒就陪着父親,帶一束白色鮮花,打算遊行經過太古廣場時獻花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