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時窮節乃見?在全城以至國際社會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爭議聲中,《信報》一連兩日拒絕專欄作者開天窗,引發不滿。先有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榮鏗以開天窗方式交稿,被另一文章取代;後有作家王迪詩「人神共憤」四字天窗再被拒絕。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前日表示,本擬於前日的《信報》專欄開天窗,僅列出標題:「尊重百萬遊行民意,撤回修訂逃犯條例!」但結果被《信報》擅自以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的文章取代,天窗被消失。
至昨日,輪到作家王迪詩揭露本擬於昨日的《信報》專欄開天窗,只寫「人神共憤」四個大字,但《信報》拒絕刊登,王迪詩在facebook宣佈決定即時中止與《信報》合作,結束在該報持續11年的〈蘭開夏道〉專欄。
編輯指沒有先例
王迪詩解釋,「開天窗」是指在專欄留白,單放幾個大字或短句,以表示一種強烈的態度,引起社會關注,「我告知《信報》編輯,我今期專欄開天窗寫『人神共憤』四個字,編輯回覆不允許,理由是『公司未有咁嘅先例』,要求我提交長文代替」。
她指開天窗因香港正面對一場空前的災難,「雖然面對極權政府的子彈,我們的吶喊只能被無力感所淹沒,但我亦看見香港人非常團結,大家都緊守崗位,忍住眼淚也想貢獻一分力。失去一個專欄,好閒。失去了人格,我會看不起自己」。
對於《信報》編輯以「沒有先例」為由拒絕開天窗,王迪詩形容「奇怪」,她認為《信報》沒有先例,不代表不可以第一次這樣做,「香港政府向手無寸鐵的平民開槍,難道又有先例嗎?警察瞄準市民的頭來開槍,一群警察亂棍狂毆倒地的老人,用警棍襲擊一位淚流滿面哭求警察放過孩子的母親……除了『人神共憤』這四個字,我實在想不到更貼切的」。
本報未能聯絡《信報》負責人回應,而王迪詩表示,今後將會在facebook、Instagram和其他平台繼續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