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四十件樂事 - 蔡瀾

古人四十件樂事 - 蔡瀾

古人有四十件樂事:

一、高卧。二、靜坐。三、嘗酒。四、試茶。五、閱讀。六、臨帖。七、對畫。八、誦經。九、詠歌。十、鼓琴。十一、焚香。十二、蒔花。十三、候月。十四、聽雨。十五、望雲。十六、瞻星。十七、負暄。十八、賞雪。十九、看鳥。二十、觀魚。二十一、漱泉。二十二、濯足。二十三、倚竹。二十四、撫松。二十五、 遠眺。二十六、俯瞰。二十七、散步。二十八、蕩舟。二十九、遊山。三十、玩水。三十一、訪古。三十二、尋幽。三十三、消寒。三十四、避暑。三十五、隨緣。三十六、忘愁。三十七、 慰親。三十八、習業。三十九、為善。四十、布施。

從前,大部份都不要錢的;當今,當然沒那麼便宜,談的只是一個觀念。

高卧,睡個大覺,不管古今,大家都喜歡,可是都市人很多睡得不好,只有吞安眠藥去。靜坐都市人談不上,我們勞心勞力,坐不定的。

嘗酒可真的是樂事,現在已可以品嚐各種西洋紅白酒,較古人幸福得多。試茶人人可為,不過茶的價錢被今人炒得不像話,什麼假普洱也要賣到幾千幾萬,拍起賣來甚至到成百萬元,實在並非什麼雅事。

閱讀的樂趣最大,不過大家已對文字失去興趣,寧願看圖像,連最新消息也要變成什麼動新聞,看得十分痛心。

臨帖更是不會去做。對畫?對的只是漫畫。

誦經只求報答,求神拜佛,皆有所求。《心經》還是好的,唸起來不難,得個心安理得,是值得做的一件事。

詠歌?當今已變成去唱卡拉OK了。真正喜歡音樂的到底不多,鼓琴更沒什麼人會去玩了。

焚香變成了點煙薰,化學味道一陣陣。檀香和沉香等已是天價,並非人人燒得起的。

最難的應該是蒔花了。蒔花這兩個字是栽花種花,整理園藝,栽培花的品種,當今只是情人節到花店買一束送送,並非古人的「蒔花弄草卧雲居,漱泉枕石閑終日」了。

候月?今人不會那麼笨,有時連頭也不抬,月圓月缺,關吾何事。

聽雨嗎?雨有什麼好聽的?今人怎會欣賞宋代蔣捷的「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望雲來幹什麼?要看天氣嗎?打開電視機好了。

瞻星?夜晚已被霓虹燈污染,怎看也看不到一顆。有空旅行去吧,在沙漠的天空,你才會發現,啊,怎有那麼多。

「負暄」這兩個字有兩種解釋:一、向君王敬獻忠心,大部份被奴化的人已漸漸接受了,以為這兩個字是這樣的,不知道它還有第二個解釋,即是在冬天受日光暴曬取暖,這才是真正的樂事。

賞雪嗎?今天較幸福,一下子飛到北海道去。

看鳥去是不敢了,有禽流感呀。

觀魚較多人做,養魚改改風水,擋擋災。不然養數百數千數萬的錦鯉,發財囉。

漱泉嗎?水被污染得那麼厲害,怎麼漱?就算有乾淨的泉水,也被商人裝成礦泉水去賣,剩下的才用來當第二十二條的濯足。

倚竹?當今只有在植物公園裏才看到竹,普通人家那有花園來種。撫松也是,只能在辛棄疾的詩中連想:「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遠眺,香港的夜景,還是可觀的。

俯瞰,從飛機的窗口看看,香港高樓大廈吧。

散步還是回便宜的運動,慢跑就不必來煩我了。

今人怎有地方蕩舟,有點錢的乘遊輪看世界,沒有的只好來往天星碼頭。

早上學周潤發爬山的好事,至於玩水,香港的公眾浴池有些大媽會在中間解放的。

訪古最好當然去埃及看金字塔了,尋幽就要到約旦的Petra看紅色的古城。

當今人真幸運,旅行又方便又便宜,天熱可往泰國消暑,又有按摩享受;天寒到韓國去滑雪,又有美味的醬油螃蟹可食。

第三十五的隨緣已涉及哲學和宗教了,大家都知道,但大家都做不了,第三十六的忘愁也是一樣。

第三十七的慰親趕緊去做吧,要不然有一天會後悔的。

第三十八的習業是把基本功打好,經過這段困苦而單調的學習過程,一定懂得甚麼叫謙虛。

最後的兩件為善和布施盡量去做,如果不是富翁,在飛機上把零錢捐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