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選票 建制拒成林鄭陪葬品

為選票 建制拒成林鄭陪葬品

【拆局】

今年2月中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會拆毀中港兩地法制防火牆的修訂《逃犯條例》草案,觸發浩大民怨和管治危機,惟林鄭一直堅拒讓步,在103萬人上街及6.12警方鎮壓市民後,形勢驟變,多名行會成員昨突吹「和風」倡暫緩修例,歸根究柢,在市民空前團結下,建制陣營亦承擔不起硬推的後果,不願在今、明兩年兩場選舉為林鄭「墊屍底」。

梁君彥向林鄭表明不能硬闖

民陣近月先後三次就發起反修例遊行,首次在3月底,參與人數1.2萬;事隔一個月,4月底的遊行人數激增至13萬人;到6.9遊行更爆發回歸後最多人的103萬人。上街市民暴增,顯示港府所謂「讓步」,市民均不收貨,為抗惡法甚至不惜浴血街頭。綜合各方消息,建制陣營礙於浩大民意而向林鄭施壓,據了解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不欲因召開會議再起流血衝突,向林鄭表明不能硬闖。

有建制派議員稱,上街的逾百萬市民中肯定包括淺藍人士,建制派硬撐通過修例,今年底區選和明年立法會選舉都可能要付出沉重代價,成為林鄭修例的陪葬品。另有消息透露,一些政府諮詢組織的成員都以辭職來勸說林鄭切勿硬來,一旦這些被視為親政府的溫和派人士也「倒戈」,林鄭政府可謂眾叛親離。但即使林鄭願意暫緩通過惡法,民意海嘯已然動搖政府管治基礎,有民主派指,所謂「暫緩」只是緩兵之計,年底區選之後,惡法隨時重臨,誠然,恒久警惕乃自由的代價。

■記者呂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