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達《巴黎協定》的減排目標,將全球平均溫度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2度之內,香港須於2020年或以前制訂2050年的長遠減碳策略。港府將就長遠減碳策略展開為期三個月公眾諮詢,提出包括邁向低碳社會、節約能源和發電界別進一步減碳、智慧城市下的低碳交通這三個主要議題予公眾參與討論。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公眾參與文件顯示,香港現時有67%碳排放來自發電,故香港整體減排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來自發電界別的進一步減排;若要於2050年長遠減碳,估計約80%電力須來自零碳能源。香港發展本地可再生能源的潛力非常有限,若要長遠符合減排,必須透過非常緊密的區域合作,才可增加燃料組合中零碳能源比例,即日後香港須從內地輸入更多可再生能源或核電。
公眾諮詢綑綁選項
文件亦寫明2050年前,香港需逐步以更潔淨能源代替舊發電機組,而供電成本亦有可能會因取代退役機組及使用潔淨能源而相應上升,但實際對2050年電費及成本影響則暫未有任何有意義評估。
在意見收集表部份,其中一條問題為「你是否支持實行前言所述的措施,包括實踐低碳生活、提升能源效益,以及透過更緊密的區域合作增加燃料組合中零碳能源的比例等,以符合《巴黎協定》的目標?」當中只有支持、不支持、沒有意見三個選項,只有在相關問題中可選擇哪一項措施需優先執行,變相綑綁若支持減碳亦需同時支持更緊密的區域合作。
向內地買電會否將碳排放轉移到其他地方?長遠減碳策略支援小組召集人林超英表示,若購買可再生能源便沒有將碳排放轉移到內地,「如果想選擇無核電,就唔好開冷氣」。
■記者李雨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