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殺手 蛾害襲港 農夫擬「以蟲制蟲」

糧食殺手 蛾害襲港 
農夫擬「以蟲制蟲」

【本報訊】「貪蛾」禍港殃民!列入世界十大植物害蟲黑名單、有糧食殺手之稱「草地貪夜蛾」攻入香港。漁護署確認,5月30日在上水大龍實驗農場種植的粟米上發現草地貪夜蛾的卵塊、一齡及二齡階段幼蟲。6月10日再接獲報告,一個位於大埔農場發現草地貪夜蛾。有本地農夫憂慮粟米田會受災,計劃「以蟲制蟲」,養殖一批肉食性的「叉角厲椿象」做生物防治。
記者:潘柏林

有糧食殺手之稱的草地貪夜蛾,近日開始攻入上水及大埔。

草地貪夜蛾又名秋粘蟲、秋行軍蟲,主要為害粟米、水稻、甘蔗,還會食花生、甜菜、大豆、木瓜、草莓、番薯、莧菜等80多種植物。其特點是食量大、繁殖速度快,每晚能飛100公里。自今年1月傳入雲南後,現時已經擴散至中國18個省市區,農田受災面積達342萬畝,中國政府打出「蟲口奪糧」口號。近日草地貪夜蛾跨海傳到台灣,至今全球近100個國家及地區受影響。

漁護署5月28日回覆本報稱,已預警草地貪夜蛾的遷飛能力很強,傳入本港及鄰近地區的可能性極高。結果兩日後便在上水大龍實驗農場發現首宗個案。該農場隸屬漁護署,主要研發和試驗適合本地環境的生產技術和農作物品種。

有機農場負責人黃如榮(上圖)憂蛾患擴散,打算用飼養的叉角厲椿象(下圖),放在農田以蟲制蟲。

除害劑成效有限

6月10日署方再接獲報告,大埔一個農場發現草地貪夜蛾,該農戶分辨到草地貪夜蛾的幼蟲,成功控制蟲害,沒有明顯的農作物損失。漁護署指,已即時通知本地農友,提醒農戶注意及防治。

位於錦田的歐羅有機農場近半農作物是粟米,負責人黃如榮憂慮「蛾患」在本地擴散,「今年夏天都已經好多雨水,個天氣好差,粟米已經失收咗好大部份,呢啲天災發生咗喇。如果蟲患部份再發生,我哋擔心今年夏天係幾難過時間」。

他指,一般人熟悉的蝗蟲較少入侵城市地區,草地貪夜蛾對香港威脅更大,加上除害劑成效有限,近乎「無藥醫」。農場過去8年飼養肉食性的「叉角厲椿象」,計劃放在農田捕食害蟲。一旦「以蟲制蟲」失效,以後或需在網室種植粟米,成本大增。他擔心本地農場爆發蟲禍,令粟米價格急升。

漁護署研防治方法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趙紹惠指,全球對草地貪夜蛾生活史研究不多,未找到有效農藥治理,加上草地貪夜蛾在植物產卵,到發現蟲害時往往太遲,「你無理由一開始叫農夫係嘢都灑藥,所以點解佢一出時候,美國(傳媒)都講,嘩!中國你可能係災難性」。她相信再過一、兩年,可找到有效治理方式,但香港農業規模小,相信受影響有限。

漁護署指,5月中曾舉辦農業技術講座,分享綜合防治方法。如發現草地貪夜蛾,農友有需要時可使用蘇雲金桿菌、印棟素、擬除蟲菊酯等合適的註冊除害劑進行防治。署方亦正研究在香港運用天敵昆蟲防治草地貪夜蛾的可行性。

林鄭月娥2015年以政務司長身份,參觀早前發現貪夜蛾的上水大龍實驗農場。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