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明報》繙譯社評的張彩雲因為不滿該報6月13日社評《暴力無補於事 唯盼香港平安》文章立場,宣佈即日起停止再為《明報》繙譯社評。明報職工協會昨日發表聲明,對社評引起社會爭議感到痛心及不安。
聲明稱,《明報》社評由社評委員會討論後決定,不代表《明報》前線編採人員立場,並不反映前線編採同事的意見。工會尊重言論自由,但對文章的觀點不表認同。社評言論觀點與新聞報道取材有不同,時有發生,反映《明報》的多元文化。工會續指,公眾未必同意社評的觀點,可以提出批評與指正,《明報》不少員工亦有異議及批評,並向總編輯表達立場及看法,還望公眾不把社評與前線編採人員扣連。
前線感管理層不尊重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明報》前線編採人員指,雖然聲明指出「社評還社評,編採還編採」,但從公眾及讀者角度,根本不會有此區分。不少編採人員也認為,前線是以《明報》身份在外採訪,是代表《明報》而非代表個人,報社的社評論調同樣是《明報》的一部份,根本不能切割,對聲明感無奈。
該名編採人員指,不少同事對報社連續兩日社評內容感失望,感覺管理層似乎未夠尊重前線編採人員。前線記者努力採訪是希望盡責任以最大程度向公眾呈現最多真相,惟社評部份內容卻與前線採訪所得的事實有偏差,甚至不相符,「創辦人查良鏞在創刊時話,《明報》信條是公正、善良、活潑、美麗,現在的《明報》又是否做到?」
■記者鄭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