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患上腫瘤引起梗阻,或因為缺血而壞死,或因外傷而不能修補,就要把有問題的一段腸切掉,再把兩段腸子接駁起來。
接駁腸道是外科醫生的基本工夫,但是如果接駁得不穩當,脗合口出現滲漏,消化液和食物漏到腹腔裏引起腹膜炎,是致命的併發症。
駁腸的方式是「各師各法」。有人每縫一針打一個結,有人一條線連續縫到底。有人縫兩層,黏膜一層,肌肉和漿膜是另一層,有人把漿膜硂肌肉和黏膜一股腦兒當一層縫,也有人只下針到黏膜的底層(seroso-submucosal stitch)。動物研究發現,一針一結的黏膜下縫合對黏膜血流的影響最小,是最理想的縫合法,但許多外科醫生還是不放心,大家都傾向沿用「師父教落」,行之有效的接駁方法。
縫腸和縫衣服有所不同,縫得細密不一定能避免滲漏。腸道的復元,要靠黏膜細胞生長增生,把創面覆蓋。這時候,腸道黏膜細胞最需要的,是順暢的血液循環帶來的氧份和養料。外科醫生能夠做到的,只是把最健康的腸道放在最有利癒合的位置。
新紮師兄們擔心滲漏,每每在關鍵的地方多加兩針。可是密密麻麻的加針卻切斷了組織的血液供應,組織因缺血而壞死,正是滲漏的禍根源!
鍾尚志教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