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武力升級快 催淚彈比9.28更密集

警武力升級快 催淚彈比9.28更密集

【採訪手記】反送中示威再引發佔領,但警方一日內徹底清場,再無雨傘運動期間與示威者僵持局面,不是示威者變得軟弱,而是警方武力升級得太快。記者昨重走一遍立法會道、龍匯道、添美道,散落的彈殼隨處可見,足足142顆,大部份屬子母催淚彈彈殼。有收拾物資的立法會議員助理稱,有人已執走部份彈殼,「你見到的只是部份」。

記者在示威區發現包括橡膠子彈(左圖)及催淚彈(右圖)在內的多個彈殼。

示威者多不足20歲

你見到的只是部份,電視機畫面你見到立法會外白煙迷濛,港府口中「暴徒」四散。記者發現很多示威者都是不超過20歲的少男少女,他們守在立法會道對出迴旋處的急救站,每當有人大叫「長遮」、「眼罩」,各人便迅速遞上,有中椒示威者捂住雙眼抵達,他們未必學過急救,卻知道要用生理鹽水清洗,手勢純熟得像經歷過無數次。

警員見到的只是命令,下午4時在中信大廈對出發射最少五次催淚彈,現場白煙籠罩,記者身旁的年輕人咳個不停,仍記得要捉緊身邊戰友,跑得快的人在中信大廈停車場外用力揮手,大喊「入嚟呢度避呀!」他們滿臉淚水,眼神驚惶,但中信大廈大門已緊閉,已經無路可退。

由「速龍小隊」現身至清場原來不過15分鐘,但那些此起彼落的槍聲、催淚彈爆裂聲,密集得讓經歷過9.28的我們,有一刻也覺得這次大概死傷難免。其後港府定性事件是暴亂,我腦海不期然想,為甚麼20歲不到的年輕人,要用性命、前途相博?這不是我們下一代應有的生活。

那日稍早,記者在大會堂遇到幾位Band 1中學的女生,她們趁示威空檔溫書,原來明日要考世史,反送中是她們第一次社會參與,有學生說如果失敗,會「灰好耐」。若傘運上場的是學聯為主的大學生,反送中上場的卻是中學生,當一個城市的示威者越來越年輕,到底是年輕人有問題,還是這個城市有問題?
■記者王春怡、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