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納師上門執玩具 「二揀一」策略清半百公仔

收納師上門執玩具 「二揀一」策略清半百公仔

「家中毛公仔,可能有100隻!」自認太寵愛子女的爸爸鄒仲安(Gary)說。上門幫人執屋的收納師林翠君(Sharon)來到,未開工,小孩先放聲大哭!

Gary的兒子6歲、女兒4歲,逛街時經常買玩具,家中有傭人姐姐幫忙收拾,令子女習慣玩耍後把玩具隨屋亂放。「對他們來說,家中沒有一個地方不是用來玩的,所以玩具四處都是,是很合理的狀態。」無處不在的毛公仔,加上廳中四大箱LEGO、車仔等其他玩具,目測約超過400件。考獲日本收納檢定協會收納認證資格的Sharon說:「最重要是告訴小孩,有多餘的玩具不玩,可送給更有需要的小孩,分享快樂。」

說來容易,但當Gary兒子感到「大工程」即將發生,已崩潰大哭。小孩鬧情緒很常見,Sharon的做法是,「與家長一起安撫他們,但不能心軟代勞收拾,因為斷捨離玩具,一定要小孩親自參與。」糖果成功止住淚水,Sharon先把所有毛公仔集合在廳中處理。Gary看見儼如波波池的「公仔池」,笑說:「現在解決的是土地問題、地產霸權問題,還有資本主義令小孩買太多玩具的問題。」

收納師Sharon未開工,小孩已不捨嚎哭。

不常玩的要收起 三個月後捐出

先把毛公仔分類篩選,保留兩兄妹最愛的「海洋生物」類別,其餘的則以「二揀一」策略來斷捨離。Sharon解釋,「若你給小孩40件玩具,問他最愛哪件,他一定說40件全都喜歡,但你每次拿兩件請他比較,他通常都會選得出最愛。」「二揀一」策略雖費時,但的確可行,兩兄妹都願意將「沒那麼喜歡」的公仔捐給別人。最後Sharon與小孩合力斷捨離了一半毛公仔,約50個,只將最常玩的整齊放在窗台。其餘的放入收納袋儲存,並定下斷捨離時限,「如果三個月後小孩都沒拿出來玩,我會建議將這些公仔捐給慈善機構。」

另外,原本雜亂無章的四箱玩具,也要全部倒出來分類,LEGO歸LEGO、車仔歸車仔,並把玩具逐一檢查。「如有些玩具是一兩歲時玩的,已不適合現時年紀;壞掉或不完整的玩具,都不應保留。」Sharon更換上一套款式相同的膠箱來收納,感覺更整齊,並貼上圖文並茂的標籤,讓小孩易於辨認,可自行把玩具放回適當的箱。

花近四小時收拾後,家中變得整潔,不過爸爸Gary尚有疑惑,他覺得很多成人做斷捨離,是想為心靈大掃除,「但斷捨離或收納這個『遊戲』,是否適合小孩玩呢?其實他們沒有『整理自己心情』的需要喎。」Sharon說:「以收納來說,我覺得可以培養小孩的自理能力。」 她建議Gary日後要教導子女,每次玩耍後,都要親自將玩具放回原位,一則減輕傭人姐姐的工作,更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Sharon說斷捨離玩具,一定要小孩親自參與,家長不能心軟代勞。

將玩具分類,再換了同一系列的收納箱,感覺更整齊。

這類已壞掉或不完整的玩具,都不應保留。

採訪:凌梓鎏
攝影:鄧欣、廖璟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