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很多假新聞,發放人各有用心,實情不外想擾亂視聽,令人煩厭,繼而放棄接收資訊的胃口。假標題、假內容,看得多了便知道那些可以嗤之以鼻。不過,有些聳人聽聞的新聞,你倒真希望是假的。
中外媒體,陸陸續續報道了一些內地拆寺廟、毀佛像的消息,附影像視頻,望之毛骨悚然,心裏嘀咕,怎麼又來了?拆毀的佛像、廟宇,看來似乎亦多是新造的,所見多在河南、河北,號稱漢文化的搖籃、發源地。聽說其他的省份也有類似的行動,看來另一場的壓抑宗教運動,繼拆教堂、十字架之後又另起了波瀾。
中國人是一個不太懂得處理宗教問題的民族,土產宗教不成氣候,仍停留在拜神求福庇的原始階段,心態則停在「靈則信、不靈不信」的實用主義,沒有追求更高教義層次的野心。教義含量較多及層次較高的宗教多為舶來品,一是佛教,一是基督教。相對於佛教,基督教的紅鬚綠眼形象較顯,滲透力便相對地低,佛教源產地好歹近東,得地利,便比較容易打入中國人的文化。
我經常懷疑,中國人究竟有沒有宗教靈性的基因,還是我們的實用主義價值太強,掩蓋了靈性的發揮。幾大宗教傳入,都有所謂漢化,也經常變得庸俗化。我人生幾個階段都受過宗教文化的影響,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和佛教,現在則多睡覺,不過,這幾大宗教的教義都曾給我很好的影響,今雖非信徒,靈性也不高,但總算知道一點是非,努力保留一點良知。我不知道,現在的行政長官、高官名流、保皇黨等聲稱是基督徒的不在少數,我真懷疑,他們拿的聖經和我的版本是否不同,教義不一樣?
中國人在宗教歷史上常有不愉快經歷(Bad Trip),由於庸俗化、缺乏追求靈性層次的野心,泛濫起來,便是難以收拾的災劫。以前考歷史科,趕不切溫書,遇上考題問,某朝代覆亡的原因是什麼?我老作說:不外皇帝遠君子、近小人,輕信讒言,荒淫無道,倒行逆施,貪污腐敗,天災人禍,人心背向等,若記憶稍有把握,便可加點黃巢、白蓮教、五斗米道、太平軍、義和拳這些民間迷信夾雜民變的描述,答題一定中,除非唔中。中國人民亂多帶檔次不高的宗教色彩而捲起,對政權、統治者來說都是焦慮和惡夢的根源。皇帝發惡夢,百姓準遭殃。歷史上三武滅佛,一為北魏太武帝,二為北周武帝,三為唐武宗。《舊唐書·武宗本紀》記:「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可謂大時代、大場面。
唐武宗是個典型的皇帝悲劇,初登基時曾稍有作為,但不耐久。正因為皇權無人能制,故必引來小人依附,灌以封閉而單邊資訊,閉塞其耳目。滅佛運動後世或稱有整頓社會及經濟秩序的需要,但過程中便藏有典型的君主與媚上小人的故事。促皇上力推滅佛者是道士趙歸真等一伙,是宗教上的競爭對手。紅紅火火的武宗在位6年逝世,即傳為吃了道士為他炮製的長壽丹後中毒而死,享年31歲。
西方社會用上很長的時間和心力,將政教分離,把宗教導入人民的心靈活動文化範圍,任其自由發揮,教義也不斷於論述中昇華,啟迪了很多充滿使命感,行公義博愛的人道主義者。我真希望國人終有日能達致這樣的宗教層次。
根據內地國務院令於2014年公布, 2017年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第二條條文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不過,魔鬼不在細節,而在其他條文中現出真身。第四條稱「……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我們幾時才可以擺脫宗教亂政的焦慮和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