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譽參半劉大師 - 許禮平

毀譽參半劉大師 - 許禮平

劉海粟與香港有不解之緣。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有劉海粟紀念室,並豎有一尊劉氏的銅像。

劉海粟在香港曾經有幾次展覽,而以一九八一年頭那次最為哄動。那次是由新鴻基馮景禧氏主其事。集古齋協助布展和宣傳事宜。當時街道上隨處可見印有兩個行書大字「海粟」的宣傳海報,一般市民雖然不知劉氏大名,但當時聽到許多人在說「海栗海栗」,把「粟」米擴大成「栗」子。可見影響之大。

當年曾聽說劉氏來香港辦展覽,要籌款三百萬元捐獻給南京藝術學院。但當年劉氏畫作行情就幾千元,其他名家也是幾千元一幅,就算張大千潑彩橫幅山水(六呎整紙)在蘇富比拍賣出幾萬元已經呱呱叫。如何能籌這百萬巨款呢。

所以劉氏展覽會的標價只有不理會行情,叫價奇昂,都是幾十萬甚至百萬元。開幕時一眾闊佬畀面郭氏,袋着支票簿到展場,但繞場一看,標價這麼要命,實在難以應命。掏錢的是闊佬,捐獻得名的是劉老。闊佬無笨伯,問津者寡。包玉剛非常聰明,總要捧場,訂購一件書法,「精神萬古氣節千載」,十個字,奉獻十萬大元。新聞報道遂有「一字萬金」之譽。展覽會是捐獻性質,郭氏包底奉獻鉅資,讓劉大師以自己名義捐獻給南京藝術學院,作為獎學金和購置圖書器材之用。

筆者時在香港中文大學工作,有緣與劉大師見面,也獲題字贈畫冊。曾有一次會晤,是中國旅行社薛景章先生,陪同任真漢丈,還有張雙慶兄,一同與大師吹水,並同在崇基教職員飯堂共餐。印象中大師吃相欠佳,可能老人家牙齒無力或消化系統弱,吃一口,吐一口,令人倒胃。更奇怪的是,大師晤談時,口口聲聲:「我是愛國老人!」吃飯時,像是喃喃自語,仍是那句:「我是愛國老人!」真個無厘頭。

「我是愛國老人」,劉大師這句話,令人浮想聯翩。

抗戰勝利之後,中共南方局主持的《新華日報》,有讀者投書形式刊出文化漢奸名單,第六名是劉海粟。

解放初,徐悲鴻當面向中共主管文藝的周揚揭發劉大師諸舊事,最著者為《新華日報》這一條。徐與周口頭怎樣說,無從得知,但徐後來再給周揚書面補充的文件,隔半個世紀之後,在北京匡時拍賣場出現,大家才能一窺內裏乾坤。

這些尷尬事情,是大師栍後才公之於世。大師生前,社會上不大了解個中情況。所以江澤民有為大師主持十上黃山畫展,也有親密合照,並批准建立「劉海粟美術館」,復為之題招牌。

一九九四年,大師仙遊。越二年,南京藝術學院陳傳席教授在《江蘇畫刊》(一九九六年 第五期) 發表《評現代大家和名家》,舊事重提,引起極大反響。後來承陳教授見告,有關部門的人曾請他上京入住釣魚台,好食好住。有人與陳談話,說他們看了陳的文章,也調查過,認為內容基本屬實,但是,請到此為止。陳也識做,相安無事。

可是,若干年之後,徐悲鴻致周揚的揭發信流入拍賣場,公之於世,又再牽出舊事。

我想,劉大師無厘頭的強調「我是愛國老人」,相信是靈魂深處,有這個結。

劉是海派大師,行事也海派。視金錢如糞土(不管錢是自己的還是人家的),也樂於助人。解放前夕,上海美專一群窮學生,有斷炊之虞。幸得劉大師出手幫助,拿出幾件書畫易米,供養了一班窮學生。而這幫窮學生,為首的一位是陳秋輝,她是中共地下黨人,解放後為上海美專第一任黨組書記,前些年,她憶述了當年的情況:

「後來我當了學生自治會副主席和膳委會主席,地下黨交代我的任務是『克服困難不能停夥』,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此,我向地下黨告急,同時把這個情況到劉校長家作了匯報。然後劉校長毅然從自己收藏的作品中取出幾幅去變賣。幾天後當我接到學生自治會主席扈才幹交給我的這筆錢時,欣喜若狂,馬上去搶購了一批大米和醬菜,剩下的錢就換成銀圓,以免貶值。因此,夥食團始終未停夥,讓上百的人熬過了這三個月。有飯吃了,同學們迎接解放的活動更積極了,這與劉校長賣畫相助是分不開的。但那時劉校長未必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良月《劉海粟弟子陳秋輝女士的傳奇人生》)

劉海粟幫助窮學生是愛護學生,但在被打成反革命時,卻要考慮到如何翻身呢?劉大師搜索枯腸,也找出這舊事,用放大鏡一看,大師曾經出資幫助地下黨,對革命有功啊。八十年代初,側聞大師找陳秋輝證明這段史實。

這和劉氏唸唸有詞地強調自己是「愛國老人」,當與此事有關。

改革開放後,劉氏有機會到國外走走,樂不思蜀,所以他老人家到那裏都有賴着不走的習慣。來香港那次,是借住在崇基學院一位教授家裏,歸國日期一再拖延。中旅社一再幫忙更改火車票,新華社一再發消息說劉大師畫展勝利結束即將歸國,都沒走成。後來是大師弟子文化部長黃鎮過港,新華社某領導請黃鎮出面勸說,才肯賦歸。

劉氏去新加坡也如是,停留簽證、住宿旅館,一再稽延,幾乎弄到人家發哀的美敦書才離開。虛白齋劉作籌丈早歲敬仰劉大師,聽到獅城老友如潘受等述說大師在新加坡的情況,大損偶像形象,搖頭不已。

劉大師晚歲在美國居住頗長一段時間,本擬終老異域。後來有關方面以上海辦劉海粟美術館為由,才哄得老人家歸來。

(注:本欄每周由不同作者執筆。)